诗,在火车意象中自觉的穿梭
——评析黄文科的诗《时光的火车》
一
“火车”,是一个穿梭感极强的美好意象。这个意象经常出现在诗人的诗里,不足为奇。尤其在21世纪的今天,“火车”,会带着极浓的后工业的象征气息出现,实属正常。如果把“火车”与“时光”相加,那种穿梭与飞驰的感觉,会更浓烈地袭入当下人类的大脑,让人去思考时间的拥有与失去,令人觉悟人的存在的顾恋与惶恐以及诗意的情怀与落寞的孤独。
二
人类在噪杂的器皿中过活实在已久。人类,在繁闹里走街串巷,在诸多人为的“文明”下,形同微小的蚁点,诚如孱弱的风,东倒西歪。。。这时候,“火车”,酷如一种闯入,并在心灵内部奔跑;而“时光”,就是人类敏感意识中的遥感器,晃动了自身的床铺与座椅,就是精神世界的蒙太奇,一一闪现出过往云烟与历史的淀积。。。
三
“时光的火车/不停泊于从前 现如今轰然于/我年华的花白中我”;也许人类早就到了考虑当下生存状态的时候。而“大地上不光开菊花/开叫卖声还开/日出”,无不会是诗人平心静气中感到的另一种美丽。与其说我们看到的是“落荒的火车”,不如说我们看到了“落荒”的自身更恰切。与其说我们对“1969年”这个历史中的符号具有了顾恋,不如说我们对“冒着被风/扭曲的黑烟”的身影具有了哀叹。
确切地说,“火车”的速度,无法赶上人的意识的快捷,只不过是这个世界的悖论更现实地混于存在之中了。当“与火车赛跑”像一种天真的想法进入大脑,人类生活的质量肯定会提升?!而那种“和小伙伴就蹲下来/捡起石子丢向/火车消失的方向”的历史性的幸福再也回不来了。而“与火车赛跑”,无疑是一种警觉里产生的世醒意识,几乎在告诉活着的人,“时光”,从来不会停下来休息与等待。在黄文科的写作之地里,诗,是一种少见的稀物;而我们寄予厚望的“火车”,是倒不回人类从前干净的驿站了。而诗人能做的,可能就是以纸上的“火车”的奔跑,让其重回历史的某个瞬间与地方;也许在精神与意识回到时光经过的某一处,我们会发现许多美好的事物,就像“1969年”本身的存在那样洁净。
四
从“五龙背”到“上海”,这一条路对于生命的整个过程而言,也许并不算长;长的是其中的苦辣酸甜与、慨叹、回味等,都与诗人的自觉致命相关。就像“火车”这种意象被许多人用过,问题在于诗人是否通过这个意象为人类提供了多少诗意的“火车”。黄文科通过十七个“站点”,向我们展示了十七种完全来自自己,出于自身的诗意的境遇;而这十四种境遇,一直与关于两代人的分合与离别这条主线做引导;这就让人难以忘掉了——
“停不下来呀,时光的火车
不停泊于从前 现如今轰然于
我年华的花白中我的南巡
是个人史不占版面 只在
心灵的一角剪下女儿去国
的背影车至五龙背
大地上不光开菊花
开叫卖声还开
日出”:《五龙背》
其实,黄文科通过诗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老生常谈的主题“离别”;问题是诗人的这种展现,从手法到表达,已经非同一般;而这种不同于一般的写作,首先从外形式上打破固有的节奏,然后是汉语修辞的新鲜所导致的语言的独到清丽与真挚。也许人类可以发现的事物里,再也没有比“时光的火车”更为漫长的“动物”了;至少黄文科是珍视着这个“动物”并进入事物内部的;在珍视与进入的过程里,诗人拼命掩住或者说狠命压住自身的情感,不让其在一点情感火花里匆忙外露;诗人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写作出人间的大爱;为了写作出更好的句子,诗人以镇静或沉稳的语言,来勾画自己陷入其中的“火车”;所以,诗人成为了诗的有效的呈现者。
“离别”,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就看今人怎样来写并写出新意。黄文科的《时光的火车》,至少写出了自己的新意,比如其中的“老火车”一节——
“逃荒的火车停在1969年的
哈尔滨站旅客下车一个
半点再上车整个哈尔滨城是
雪白的 我边走边踢着
一块冰 这块冰最后在一辆
有轨电车轮子下失踪
回来的时候乌黑的
老火车机车头依旧轰鸣 一如
走的时候冒着被风
扭曲的黑烟”。
五
黄文科把更多笔墨用在对过去的写作上,这不足为奇;因为,“过去”总是大于当下,“过去”,既是一种生命的厚积;也是一种启示。对于那些冒着“扭曲的黑烟”的过去,如果人类不正视它,我们就难以在当下进步。
关于“过去”,诗人多用了闪回的镜头展示,并通过对于“过去”的种种细节的展示,让字里行间,包含了自己浓烈的离情别绪。而诗,不断在蒙太奇中闪烁语言的光辉——
“火车在铁轨上跑我们在土路上跑
火车拉响汽笛我们往手里吐唾沫
我们比火车跑得快这个感觉
跑不一会就觉得错了我们
停下来 气喘吁吁火车
跑得轻松
拐过山头
就不见了比不过火车
我和小伙伴就蹲下来
捡起石子丢向
火车消失的方向”:《与火车赛跑》
在黄文科的诗里,叙述,成为一个冷静对待的艺术必要的要素。这是对的。许多诗人并不注重叙述在诗中的得力运用;甚至有人以为叙述会折杀真正的诗意;这是无稽之谈。而黄文科的诗所做的是叙述与抒情的和谐与统一。我们当然要明白——叙述,只是诗句的必要的、务实的物,而抒情,则是物上的情感流动——
“就要入关了我这个旗人
没有跨在马背上乘火车
下江南 下多水巷的江南
多青石小路的江南多
荷塘的江南多才子的江南
多美女的江南我什么都不带
要带就带我对月亮的注释和新解
要带就带我的豪情和酒量
要带就带我的左手新诗
右手格律”:《山海关》
六
人类一旦登上“时光的火车”,就会想到很多,就想拽住过去那些记忆深刻的事物,好让它走往更为沉重的时间。对于“左手新诗
右手格律”者尤其如此。而时光,终究是回不来的美好,终究是拉不回来的靓丽。而“大铁桥”、“沈阳”、“凤凰城”、“1969”等,却是人类美好的永恒的符号,印在灵魂深处——因为“不光开菊花/开叫卖声还开/日出”的大地,既是魔幻,更是现实。诗人用一串美丽的词语“五龙背,老火车,与火车赛跑,凤凰城,通远堡,与二哥通话。。。灌赛小铁路,车行大铁桥上,隧道。。。沈阳南站,山海关。。。镇江,苏州,上海”等,将自身与世界连在一起,进行了沉静的叙述与抒情,诗人的情感内心在这个需要真实的世界,得到了充裕的发挥与写作。
七
诗人黄文科,用他的组诗《时光的火车》,向人类世界倾注了一种人间稀有的美好情感情愫;关键是诗人的这种写作,并非来自冲动一时的所谓感觉,而是在沉淀之后,包括对情感的放使、以及对情绪的冷静对待等;虽然诗人对这组诗的写作基于某种感情的冲动;但一个趋向成熟的诗人,更善于在思考之中,或者在思考之后进入写作。黄文科肯定是这样。所以他这种让人产生更多联想与遐思的诗,语言总是朴实无华,节奏总是沉稳而不落俗套。
组诗《时光的火车》,令人耳目一新;这种新,还在于诗的整体结构有别于很多所谓的“诗”;这种诗,具有和谐统一的整体性。从这种整体性结构里,我们可以产生许多关于生命、关于命运的追问与慨叹;从这里,我们同样可以读出——什么叫做人间的大爱,也读出世界——为什么需要真实的感情来弥补人类自己的不足与过失。
我在时下的确读了不少诗;但像《时光的火车》这样朴素大气的诗却又的确读到太少。真为诗人黄文科高兴,但愿我在更多时间里能读到他这样的更多好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