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
(2010-10-27 19:33:17)
标签:
课题研究总结 |
分类: 教学科研 |
附件三:
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
总
成果名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研究
所属类别: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研究时间:2002年5月至2009年9月
实践时间:2002年5月至2009年9月
一、研究团队
1.申报人(单位):胡旭红
所在单位类别 |
普通高中 |
年 |
45 |
专 |
思想政治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
职务/职称 |
教研组长(中学政治高级教师) |
最后学历/学位 |
大学本科(学士) |
在本成果中 承担的工作 |
成果所属团队的第一负责人 |
姓名 |
专 |
职称/职务 |
学历/ 学位 |
所在单位类别 |
研究分工 |
罗柳林 |
思想政治 |
中教高级 |
大学本科 |
普通高中 |
课题组副组长 |
李春南 |
思想政治 |
中教高级 |
大学本科 |
普通高中 |
课题组副组长 |
钟文杰 |
思想政治 |
中教高级 |
大学本科 |
普通高中 |
课题组成员 |
林芳 |
思想政治 |
中教一级 |
教育硕士 |
普通高中 |
课题组成员 |
谢苑芳 |
思想政治 |
中教一级 |
大学本科 |
普通高中 |
课题组成员 |
成果名称 |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研究 |
||||
关键词:信息技术 |
|||||
研究起止时间 |
2002年5月至2009年9月 |
实践起止时间 |
2002年5月至 2009年9月 |
||
参与实践的地区或学校总数 |
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 |
||||
参与实践的主要地区或学校 |
单位类别 |
参与时间(月) |
承担任务 |
||
普通高中 |
2002年5月至2009年9月 |
全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育自产生之日起,它就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被广泛地采用。
当今世界,信息化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根据中央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建议,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教育部在2000年10月25日至27日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决定,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并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可以预见,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将改变教育和学习的方式。
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无疑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浩如烟海的信息以排山倒海之势呼啸而来时,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已是势在必行。在信息技术化的大潮下,思想政治课如何顺时代潮流、受学生喜爱、增学生知识、长学生能力、真正发挥其实效,无疑成为了摆在我们所有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而作为主阵地的课堂,无疑成为了我们探讨的焦点之一。在信息技术的条件下,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改革与研究无疑已是当务之急、迫在眉睫。
本课题主要是在现代心理科学,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以及传播学、媒体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我校的实际,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研究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利用网络信息多元化,快捷化与多媒体课程软件信息量大、存取方便、交互性强等特点,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二者的优势充分整合,提高教师对现代化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认识和运用水平,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认识;利用信息技术及网络资源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代化,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相整合的整体优势,引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使学生感知教学内容,活跃思维过程,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质量。
本课题将通过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传统教学的优势,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信息社会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在教育观念更新和教育手段现代化方面要有新的发展。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师中普及电脑知识,推广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济欠发达地区思想品德课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如广东梅州山区)
(1)课题的结题报告;
(2)课题相关的论文:
六、成果实践效果
在实践过程中,我校政治科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相整合的整体优势,导学创新,引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使学生感知教学内容,活跃思维过程,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从而达到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目标。我校政治科教学质量连年取得佳绩,高考成绩自2003年以来连续七年平均分名列全市第一,先后培养市政治高分尖子生(全市前20名)二十余名,居全市重点中学前列;其中2004年卓剑锋同学以政治选考科832分,总分859分,名列我校高考榜首、梅州市总分第三名、政治选考科第一名。2005年廖青同学以政治选考总分799分,进入全市前10名;2006年卢文龙同学以政治选考单科798分,进入全市前10名;2007年李鹏飞同学以政治选考单科128分,进入全市前五名;2008年胡柳霞同学以政治选考单科129分,进入全市前五名;2009年刘俊青同学以政治选考单科130分,进入全市前五名。
本成果公开发表论文:《“强化科组建设、打造优质品牌”的实践与探索》、《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网络时代中学德育的思考》、《高考政治复习迎新应对策略》;省级评选获奖交流论文5篇;市级评选获奖交流论文十多篇。
作为德育主要渠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同于其他中学学科教学。它既重视理论的学习,更注重实践;既要传授理论知识和培养辨证思维的能力,又要发挥其强大的德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