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

(2010-10-27 19:33:17)
标签:

课题研究总结

分类: 教学科研

附件三:

编    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

总 

 

 

成果名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研究

 

所属类别: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研究时间:2002年5月至2009年9月

 

实践时间:2002年5月至2009年9月

       

 

 

     2010年3 月 11

 

 

 

 

 

一、研究团队

1.申报人(单位):胡旭红  梅州市曾宪梓中学

所在单位类别

普通高中

年   

45

专   

思想政治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职务/职称

教研组长(中学政治高级教师)

最后学历/学位

大学本科(学士)

在本成果中

承担的工作

成果所属团队的第一负责人

 

    2.主要成员

姓名

专 

职称/职务

学历/

学位

所在单位类别

研究分工

罗柳林

思想政治

中教高级

大学本科

普通高中

课题组副组长

李春南

思想政治

中教高级

大学本科

普通高中

课题组副组长

钟文杰

思想政治

中教高级

大学本科

普通高中

课题组成员

林芳

思想政治

中教一级

教育硕士

普通高中

课题组成员

谢苑芳

思想政治

中教一级

大学本科

普通高中

课题组成员

 

    二、成果实践概况

成果名称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质量  信息整合

研究起止时间

2002年5月至2009年9月

实践起止时间

2002年5月至

2009年9月

参与实践的地区或学校总数

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

参与实践的主要地区或学校

单位类别

参与时间(月)

承担任务

普通高中

2002年5月至2009年9月

全部

 

 

 

 

 

 

 

 

 

 

 

 

 

 

 

 

 

 

 

 

 

 

 

 

    三、研究背景与意义

    主要包括开展本成果研究的主要动因、力图研究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开展本研究的价值意义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教育自产生之日起,它就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被广泛地采用。

当今世界,信息化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根据中央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建议,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教育部在2000年10月25日至27日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决定,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并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可以预见,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将改变教育和学习的方式。

    2.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无疑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浩如烟海的信息以排山倒海之势呼啸而来时,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已是势在必行。在信息技术化的大潮下,思想政治课如何顺时代潮流、受学生喜爱、增学生知识、长学生能力、真正发挥其实效,无疑成为了摆在我们所有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而作为主阵地的课堂,无疑成为了我们探讨的焦点之一。在信息技术的条件下,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改革与研究无疑已是当务之急、迫在眉睫。

本课题主要是在现代心理科学,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以及传播学、媒体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我校的实际,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研究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利用网络信息多元化,快捷化与多媒体课程软件信息量大、存取方便、交互性强等特点,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二者的优势充分整合,提高教师对现代化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认识和运用水平,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认识;利用信息技术及网络资源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代化,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相整合的整体优势,引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使学生感知教学内容,活跃思维过程,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质量。

    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本课题将通过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传统教学的优势,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信息社会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在教育观念更新和教育手段现代化方面要有新的发展。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师中普及电脑知识,推广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与实践过程

    主要包括本成果研究与实践的策略和方法、研究与实践的环节与过程等。

    1.本课题具体的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群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2.研究内容设计

    本课题的研究,根据我校实际,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整合的水平,探索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思想政治课质量方面的基本教学原则、特点、模式和方式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运用信息技术加深教师对现代教学理论的认识,以及对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整合的认识。

    (2)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

    (3)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计划为四年,将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分三个阶段实施。并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推广,以确实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提高我校政治科高考成绩。

     第一阶段:准备启动阶段(2002、12——2003、9)

     确立课题立项,成立课题组,制定方案,明确成员职责;

    收集积累资料,开展各项学习,做好课题研究的理论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实验探索阶段(2003、9——2005、8)

    总结第一阶段任务完成情况,查漏补缺;

    加强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的提高,开展调查,进行研究观摩讨论活动;

    全面开展和深化专题研究,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

    制作教学软件、教学网页,撰写调查报告、教学论文等,初步建立资料库,完成课题阶段性报告。

    第三阶段: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05、8——2006、8)

    完善教学资料库的构建,整理资料、数据;

    撰写实验报告,完成课题阶段总结等。

    第四阶段:成果巩固推广阶段(2006、8——以后)

    进一步结合新课程教学要求,继续探索行之有效的信息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以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

 

    五、成果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本成果的理论基础、主要观点、实施策略、适用对象以及呈现形式等。

    1.课题研究理论基础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有天赋学习潜能和创造潜能的人。人本主义强调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因此学习并非教师以填鸭式严格强迫学生无助地、顺从地学习枯燥乏味、琐碎呆板、现学现忘的教材,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有趣和需要的知识。

    (2)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不是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认为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是学生自主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3)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习是信息的接受、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学习的结果是信息在头脑中的表征;知识以命题网络或产生式被表征;学习的重点是信息的编码。

    (4)学科课程标准:教育部2004年3月颁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2.课题研究主要观点

    基于上述理论体系的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的认知工具。

    3.实施策略

    (1)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学习,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2)建立资料库和题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辅导,巩固学习效果。

    (3)利用网络开展国内外时事政治教育开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是非分辨能力,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信息素质”。

    (4)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学习和贯彻实施,在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4.适用对象:

经济欠发达地区思想品德课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如广东梅州山区)

    5.呈现形式:

(1)课题的结题报告;

(2)课题相关的论文:

    ◆公开发表论文:①《“强化科组建设、打造优质品牌”的实践与探索》发表于《嘉应教育论坛》2008年第1期(胡旭红);②《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发表于嘉应学院主办《思想理论教育研究》2003年第一期(林芳  胡旭红)③《网络时代中学德育的思考》发表于广东省教育厅主办《中小学德育》2003年第六期(罗柳林)④《高考政治复习迎新应对策略》发表于2007年4月13日《梅州广播电视周报》梅州市教育局主办的《2007年高考复习指导》专栏(作者:胡旭红)

    ◆省级评选获奖交流论文:①《谈探究式教学模式及其所面临的问题》获得2008年广东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教学论文评选二等奖(刘德志);②《新课程体系中政治教学的辩证思考》获得2008年广东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教学论文评选三等奖(谢苑芳);③《高中政治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获得2008年广东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教学论文评选三等奖(林志立)

    ◆市级评选获奖交流论文:①《慎防哲学教学的形而上学误区》获得2009年梅州市高中思想政治优秀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钟文杰)②《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教学中的“四性”探究》获得2006年梅州市中学思想政治优秀教学论文一等奖(胡旭红);③《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探究性学习探究》获得2006年梅州市中学思想政治优秀教学论文二等奖(钟文杰)④《巧用新教材情境  让教学走进“动感地带”》获得2004年梅州市中学政治教育论文评选一等奖(林志立)

    (3)应用研究成果被采用及效益情况证明

 

六、成果实践效果

    本成果解决的具体问题以及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如有实践单位意见,请加盖实践单位公章后一并提供。

在实践过程中,我校政治科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相整合的整体优势,导学创新,引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使学生感知教学内容,活跃思维过程,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从而达到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目标。我校政治科教学质量连年取得佳绩,高考成绩自2003年以来连续七年平均分名列全市第一,先后培养市政治高分尖子生(全市前20名)二十余名,居全市重点中学前列;其中2004年卓剑锋同学以政治选考科832分,总分859分,名列我校高考榜首、梅州市总分第三名、政治选考科第一名。2005年廖青同学以政治选考总分799分,进入全市前10名;2006年卢文龙同学以政治选考单科798分,进入全市前10名;2007年李鹏飞同学以政治选考单科128分,进入全市前五名;2008年胡柳霞同学以政治选考单科129分,进入全市前五名;2009年刘俊青同学以政治选考单科130分,进入全市前五名。

    政治科组教师在市、校各项评比、技能比赛中皆获得多项突出成绩。2008年我校参加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政治学科教学水平获得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其中2008年谢苑芳老师被评为“梅州市教学改革积极分子”;自2003年开展以来,先后有十三人次获得梅州市高考培养高分尖子奖、四人次获得梅州市“‘邹锡昌高考优胜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十人次在省市教学论文交流评选中获奖;十余人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

本成果公开发表论文:《“强化科组建设、打造优质品牌”的实践与探索》、《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网络时代中学德育的思考》、《高考政治复习迎新应对策略》;省级评选获奖交流论文5篇;市级评选获奖交流论文十多篇。

    本课题研究成果在梅州市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有一定得推广辐射作用,通过参加省市教学论文交流活动、市教研活动、开展学校教学开放日公开课、与学校支教对象五华水寨中学的教学指导互助等形式对研究成果积极加以推广。

 

    七、成果特色与创新

    本成果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上取得的重大进展和突破,以及本成果所具有的推广价值。

作为德育主要渠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同于其他中学学科教学。它既重视理论的学习,更注重实践;既要传授理论知识和培养辨证思维的能力,又要发挥其强大的德育功能。

    在本课题研究中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它既可以综合运用文字、图象、声音显示知识背景,又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把学生带进网络世界,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创造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展示学生的想象力。现代教育技术能以形象、生动、直观等优点将课本中的一些抽象的政治概念、哲理漫画、知识点比较图表、新闻片段、音乐片段等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营造一个有效的学习氛围,能充分刺激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让他们兴奋起来,兴趣起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够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来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具有高的推广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