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翻译理论概述
(2017-01-08 18:51:05)
标签:
365翻译理论功能学派 |
分类: 笔译 |
按:鉴于功能学派翻译理论代表人物和代表理论复杂繁多,特对此学派翻译理论做简要概述。本次概述参考了Munday(2016)的IntroducingTranslation
功能学派将翻译视为一种交际行为,不仅受语言因素,还受社会、文化因素影响。功能学派注重目标文本的功能(function),因为功能是决定翻译策略的重要因素。功能学派是翻译学派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翻译行为中除译者以外还存在其他参与者,如委托人的学派,也是第一次提出翻译行为是社会交际活动,受文本外因素制约。功能学派和描述性翻译学派均重视目标语环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行为的影响,但功能学派注重翻译评估和译者培训,而描述性翻译学派则以描述翻译现象为主,不对译文做任何价值判断(evaluative
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是:Katharina Reiss、Hans
J.
功能学派的代表理论是:Reiss的文本类型理论(Text
Typology)、Vermeer的目的论(Skopos
Reiss(1971)的文本类型理论源于德国心理学家、语言学家Karl
Bühler(1934,
Vermeer、Reiss(1984)的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行为,所有行为都受目的支配。因此翻译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目的是决定翻译策略或评判翻译优劣的重要因素。目的论没有完全抛弃对等(equivalence),而是把关注的焦点放在翻译文本的目的(purpose)上,其次再关注对等。
Holz-Mänttäri(1984)的翻译行为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目的为驱动,结果为导向的人类互动行为。特别强调翻译过程很复杂,一些语言外的因素(extralinguistic
Nord(1997)的功能+忠诚理论认为,功能对于翻译十分重要,但译者并不具有绝对权力,译者应忠实于原文作者、译文委托人和译文读者,尽译者可能协调与这些客户的人际关系。功能+忠诚理论关注译者培训,她在Translating
参考视频:https://v.qq.com/x/page/d0363g7cf8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