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7年01月13日

(2017-01-13 23:50:45)
标签:

杂谈

http://s6/bmiddle/001VOt6nzy77XJF8BU115


[采访] 兰州晨报


[受访] 弋舟 老师​

兰州晨报:在本书一个访谈中,你强调小说标题之于整部作品的重要性,你甚至说它“几乎占据了作品最终完成度一半的比重”。那么,相比其他文体,小说的标题有何特别的任务?“犹在缸中”这个标题又有哪些讲究?

弋舟:小说的标题框定和收窄小说家的笔,它负责立规矩,同时,它又负责装翅膀,让小说飞跃藩篱。“犹在缸中”既是在描述我们的文学现场,也是在承认着我自己的局限。

兰州晨报:你在书中提到小说家的“腔调”,苏童上次来兰州作讲座也提到这个词。请问,“腔调”对一个小说创作者意味着什么?它是一种言说姿态,还是话语风格?或者其他?

弋舟:它既是姿态和语言的风格,也是一个作家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三观正确不重要吗?当然重要,于是,它对于一个小说家意味着什么就不言而喻了。毕飞宇先生做郁达夫小说奖的终审评委,有此评语:“从大处讲,弋舟有调性。”他的确深谙此道,深谙小说的“大处”。

兰州晨报:在这本集子里,发现你喜欢用引号,揣测这是一种出于表达精确需要的习惯使然,比如“好小说拒绝转述”这个论断,因为引号的缘故,不能确定你是引用还是自己的经验?

弋舟:没错,我是太喜欢使用引号了——以至于我有时都会暗自犹豫,是不是用的太多了?可我目前还是只能先这么用着,它的确是基于我对语言的敏感,这本身就是“腔调”,是一个小说家的“大处”。

兰州晨报:在我们向他人转述甚至尽最大可能和诚意去复述一个小说时却言不及义,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让转述者显得尴尬?

弋舟:不要说转述一个小说了,这世界传达文件精神有时候都会有偏差。这是人的基本困境,巴别塔没建成,人类注定交流不畅。让转述者显得尴尬的是上帝。

兰州晨报:“如今我们连对博尔赫斯都会读出厌倦,对于那种像模像样的小说,该如何保持持久的热情?”这是你在书中的一个疑问,“像模像样的小说”具体是怎样的小说?你又是如何甄别阅读从而有了这样一本谈写作与阅读的书?可否谈谈你的阅读经验?

弋舟:过度“端起来”,过度傲慢,过度暗暗自得,这些,可能是我所说的“像模像样的小说”。它们看起来很美,但有时候过于局限在只是“看”起来很美上了。阅读这个经验,只能来自阅读这个行为本身,我去阅读了,于是我的阅读经验产生了。阅读作为一个行为,它几乎是不需要甄别的,我们甄别着的,是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7年01月10日
后一篇:2017年01月18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