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5年05月22日

(2015-05-22 15:29:18)

 

http://s4/bmiddle/001VOt6ngy6SsZ5orgD63&690

《青年文学》2015年第6期“少作·自珍”选发的是马拉的《一个寻找天堂的人》

 

赏析:

马拉自述在这个短篇里“有效地控制了炫技的热情”,然而事实则是:我们大约不需要调动太多的文学经验,便可以看出这个短篇“炫技”的端倪。这个短篇,也的确应当出自一个“有一头浓密乌黑长发”的中国文青,它太标准了,如同课堂上被老师说服后,学生认真交出的作业。马拉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在课堂上接受的文学教育,大致和我相仿佛。而“少作·自珍”这个栏目,迄今选择的作家,恰是和我们同为一代的这批人。这里,我所说的那个“课堂”,当然不在被围墙圈起来的学院里,它是我们自我教育的场所,源自海量的阅读与个人偏执的审美趣味。在这样的一个课堂里,我们这代人居然差不多可以说是整齐划一地接受到了相同的文学熏陶。想来这几乎是个奇迹了——这么多禀赋各异、性格顽固的家伙,却在最初的时刻,被某种相同的文学观念拾进了同一个筐子里。是的,我们天各一方,却都在自我训练的课堂上,被老师说服。而说服我们的那些老师,就有写出过《树上的男爵》的卡尔维诺,就有写出过《河的第三条岸》的罗萨。这两位,以及这两位写出的作品,就是马拉这个短篇的范本。知道它的来路和美学血缘,我当然便不会认可马拉的“控制炫技”之说了,以我的经验,我们的这两位老师,最初教给我们的,正是小说艺术在形式上的“技术流”。今天我们还会如此“标准”地给老师们交上这样一目了然的作业吗?我想是不会了,所以,我说它只能出自一个“有一头浓密乌黑长发”的中国文青。

马拉如今光了少年头,但依然不会隐瞒对于这篇小说的喜爱,他喜爱的没错,也用不着隐瞒,因为,我也和他保持同样的立场。这样的短篇,其言也短,其意也长,几乎可以盛得下我们观念里所有现代小说应当盛放的韵致,借用马拉的比喻,它标准如一把明代的椅子,范式明确,简洁流畅。明代的椅子我坐过,不舒服,硬,坐上去人不由自主得端着。于是,在这里,我和马拉有了分歧——“坐”是不用论证的吗?那么,问题来了,当马拉自诩坐得舒服才是他的追求时,他却“对古典风格的椅子越来越有兴趣”,我对马拉的审美无条件赞成,却对他屁股的感受表示怀疑。古典漂亮,但未必一定指向舒适。一把椅子最好的结果当然是看上去与坐上去都美,但达到这种要求太难,我们往往需要在两难之间取舍——究竟应当去满足眼睛还是应当去满足屁股?而使眼睛与屁股同时获得愉悦,才是我们写作毕生的动力。我得承认,大多数时候,我们选择了眼睛的舒适,为此,我们可以牺牲其他的幸福,当一个小说在形式上首先满足了我们的时候,我们大约是可以忽略一些内容上的贫乏。反之,我们不能想象的是,一个小说,在内容上极其丰满,却在形式上一塌糊涂。

说得有些多了,因为马拉“椅子说”的混乱,造成了我的混乱。总结一下:这个短篇是“炫技”之作;椅子的外观何其重要;模仿无罪,甚至可喜,只要它“标准”得如同一把明代的椅子;对小说家的自述往往需要保持警惕和怀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5年05月10日
后一篇:2015年06月02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