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5年01月28日

(2015-01-28 14:05:24)

http://s6/mw690/001VOt6ngy6Px3OF5C585&690
《青年文学》2015年2期“少作·自珍”选发的是田耳的《氮肥厂》

今年这个栏目改为逢双月刊发

赏析:

这个栏目在去年收尾的时候,屈指数算,默默清点自己喜欢的青年小说家,我发现果然遗漏颇多。这本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即便抽出些时间重新梳理自己的少作,看起来并不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情,但是大家都忙,并且“年轻”,此时的精力似乎更应该用在展望而不是回顾上。所以,在原定为期一年的栏目容量里,我便没有过多地去叨扰同辈。我想,计划总归都是有限的,有所遗漏,在所难免。但是,此番清点,却让我又有了遗珠之憾。当我的盘点一旦在心里具有了总结的意味时,我才意识到,原来还有一支别动队,像奇兵一样潜伏在我偏颇的审美里。不让这支奇兵亮相,于我,则是堪称巨大的遗憾。田耳,就是我心目中这支奇兵中的一员。甚至,我还愿意这样来表述:因为田耳,我才勉为其难,决定将“少作·自珍”这个栏目再主持一段时间。

和田耳落实了交稿的日期,他在电话里如是承诺:放心,我是靠谱的。

田耳果然靠谱。稿子交到我眼前,我由衷地感到,即便是为了田耳,“少作·自珍”也值得再延续一年。

在这个短篇里,田耳充分证明了他作为一个小说家的“靠谱”,而这篇“自述”,也非常到位地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小说家的生产流程——它几乎说尽了短篇小说应当葆有的美学方向,同时,也几乎画出了如何实现这种美学方向的操作蓝图。“质地轻盈,向虚而实,幽默中有冷风袭人,喜与悲笑与泪缠杂不清……”在这样的定义之下,我的赏析都不免难以下笔。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对于短篇小说,该说的,田耳大致都说了。那么,认真读读这个短篇吧,在这里,你会看到一个优秀的小说家该有多么“灵光”,在写作中,他几乎有着一种近似“奇技淫巧”的能力,当“老苏”用几股麻绳、几只滑轮和一个绞绳的轴把子,实现了县政府两扇沉重木门的改造时,田耳已经暴露了如何摇动短篇小说轴把子的奥秘。于是,沉重的木门成为了自动门,沉重的现实质地轻盈,向虚而实,成为了“小说中的现实”;于是,田耳也可以像“老苏”一样,一边抽着烟,一边把小说的门摇开。

我甚至想,这个田耳,在生活中,也该是个心灵手巧的“灵光”人。他有办法启动坚硬的一切,以一种近乎“顽皮”和“恶作剧”的态度,给世界装上整套的绞绳和滑轮。这种能力,对于一个有志于小说写作的人,该是何等重要——由此,世界于他,就像一台永动的、充满了关系与隐喻的玩具。而我要喟叹的则是——又有多少的小说写作者,实在是,嗯,太不“灵光”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从这个短篇里,我还读出了王小波与朱文。小丁啊小丁,就像王二一般,真的是太适合成为短篇小说中那个符号化了的、趣味盎然的主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