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年03月26日

(2013-03-26 14:18:59)

高度与端倪

——读弋舟《小说选刊》获奖作品

 

年头岁末,弋舟的中篇小说《等深》入围中国小说学会2012年排行榜、荣获《小说选刊》2012中篇小说年度大奖,应当是甘肃文学近几年以来的重要收获。

通过一个文学新闻发布会来研讨文学新闻人物的作品,在甘肃省似乎还是第一次。这体现出我们对待新闻和新闻人物的重视程度。为比自己更年轻的作家喝彩,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

弋舟的小说写作,是甘肃文学的一支兴奋剂。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弋舟一直以来出其不意地为甘肃小说制造着兴奋点。

不安分的少年生活造就了作家弋舟。这一点,从弋舟以往的小说中不难看出。文学的选择无疑是弋舟对一度迷失的自我的一次重要的找寻。我想说的是,文学对于青春期的弋舟来说,有着精神上的自我救赎意义。如今,天赋、素养和勤奋,已使弋舟实力渐次雄厚、羽翼渐次丰满。从高调入选“甘肃小说八骏”,到接力奔腾领跑,再到今天得大奖凯旋,弋舟凭借的是一个倔强、自尊而又自觉的自己。中篇小说《等深》应该是弋舟对自己过往人生的一个文学注释,这一发现,作者在《小说选刊》附带的创作谈中也给予了佐证。

《等深》是一篇老少皆宜的成长小说和问题小说。作品的主旨,可以用小说人物的两处自白来概括。小说的第四章有这样一段话:“我觉得此刻我面对着的,就是一个时代对另一个时代的亏欠。我们这一代人溃败了,才有这个孩子怀抱短刃上路的今天。”随后还有一句:“在惊愕中释放出的世界,只有同样的惊愕才能真正懂得,而来自命运的伤害,只能由与命运等深的行动来补偿”。这后一句,同时也被作者在创作谈里重复提及,有着点题的意义。《等深》这篇小说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在我们这个“人人都在偷窃着生活”的“没有规矩的社会里”,一个“不幸被逮着了”的女人茉莉,逼使丈夫“从婚姻中自我放逐”失踪三年,进而又迫使十四岁的儿子偷偷怀揣短刃异地找寻母亲的情人寻仇而突然失踪。结果,儿子在关键的时刻被从歧路上挽救,而丈夫则仍是杳无音讯。小说通过人物反复诠释着“等深”这个概念在现实生活中内在的逻辑关系,即等深的罪过与惩罚、等深的伤害与仇恨、等深的亏欠与补偿,以及等深的天伦与责任。小说深刻地反映了下一代人的环境问题和上一代人的精神问题。而十四岁这样一个法律上的年龄警戒线,和一条把兰城分为南北两岸的大河,启示着两代人如何去“度过”人生的危险地带。小说中弋舟的影子很重,十四岁的周翔是曾经的弋舟,快四十岁的刘晓东是当下的弋舟。作者是“一个相信生活充满了隐喻和启示的人”。跨越一条穿城而过的大河如此,蝴蝶犬“上元”对与自己的男主人上床的茉莉恶劣的态度也是如此,作者从一个动物“噩梦般的吠叫”中发现了这样一个隐喻:对我们这样一个没有规矩的社会严厉的谴责和自我谴责。

在艺术上,小说的精彩之处在于机智的叙述和劲道的语言。弋舟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他的讲述,很讲究策略,擅长“卖关子”,让人这一步不知他下一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以致于在阅读中悬念环环相扣,一步一景,步步惊奇。小说将周又坚三年前的失踪和其儿子周翔三天前的失踪双线交错推进,层层剔除,让人在多项好奇的揣度中和对一个孩子命运的关切中到达了故事暂时的结局。语言是诗歌的根本,也是小说的根本。首先,弋舟的语言总是深于和高于他所述的事物,富有耐力和张力,能给人更多想象的空间。这是诗的语言。其次,弋舟的语言有自己独特的味道,这便是一种绵长的香辣,读上很舒服,颇有美感,入心入肺,有着兰州牛肉面的品质和风味,这也是诗歌的语言。一个合格的作家或诗人,解决了语言问题才可称之为合格;一个高明的作家或诗人,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语言,方可谓之高明。弋舟的语言所达到的艺术成就应该给与充分的肯定。

《等深》是弋舟个人的高度,也是甘肃文学的一个高度。弋舟当初把这样一篇优秀的小说,交给贵州的一家内刊发表,显示了弋舟的文学自信。而中国小说学会2012年的排行榜和《小说选刊》对其发现,则无疑验证了弋舟的这一自信。看来,金子总归是金子。

70后的弋舟对于甘肃文学来说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意义。他已有的高度或端倪预示着他拥有更广阔的前程。相信我们今天的满堂喝彩,只是一个期待的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3年03月26日
后一篇:2013年04月01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