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弋舟的舟
弋舟的舟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92
  • 关注人气:5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甘肃长篇小说:潜流涌动

(2012-09-13 15:36:12)
标签:

杂谈

分类:

甘肃长篇小说:潜流涌动

作者: 稿源: 甘肃日报  2012-09-12 06:30


 

  □管卫中

  不经意间,甘肃的长篇小说悄然生长起来了,虽然这种情形比文学发达地区来得晚了一些,就像甘肃的麦收季节总是比中东部地区慢一个节拍一样。也许是感应到全国的长篇小说创作大潮的来临,经过一段中短篇小说的写作操练之后,甘肃的作家们也把精力逐渐投向了长篇创作。屈指一算,近些年陆续出现的长篇小说数量已经颇为可观:除了早些时候的《三国殇》系列(李民发著)、《大漠祭》(雪漠著)以外,还出现了史生荣的《所谓教授》《所谓大学》,雪漠的《白虎关》《猎原》《西夏咒》,向春的《妖娆》《河套平原》,弋舟的《跛足之年》《春秋误》《战事》,补丁的《末代紧皮手》,邵振国的《若有人兮》,张存学的《轻柔之手》《绝不放过你》,马步升的《青白盐》《一九五零年的爱情》,陈自仁的《白乌鸦》……不光是数量大幅增加,需要注意的迹象是,向春的《河套平原》被最新一期的《长篇小说选刊》选中,那是从近年全国近万部新长篇中挑选出来的。这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如果还记得早些年甘肃的长篇小说收成甚微的情况,这种迹象就不再是那么微不足道了。它也许暗示着,甘肃的长篇小说正在大面积生长,打头的小说已经在全国文学界崭露头角,获得首肯。

  不是一两部小说向艺术高地发起了冲击,而是整体艺术质地有了明显的提高。其标志是,一些重要作家的创作渐已有自成格局的迹象。就我的阅读印象而言,史生荣的小说要是放在全国小说棋局中考量,也堪称独标一枝。高校是一片隐蔽在高墙后面的隐秘地带,熟悉并且长于描写高校生活的小说家本来就很少。史生荣对当下高校各色人物灵魂蜕变情形的深刻洞察和精彩描写,是同样擅长描写高校人物且以语言机智精妙而闻名的江西女作家阿袁所不曾达到的。《所谓教授》《所谓大学》两部长篇堪称是描写大学校园生活的缩小版的《国画》。女作家向春新近推出的《河套平原》,可与早些年内蒙作家肖亦农的长篇名作《黑界地》相媲美。这两位作家都与河套平原有深厚的渊源关系,关注的焦点却有所不同。肖亦农描画出的是河套地区的平民百姓们在清末、民国之交的乱世中百般挣扎、终无活路的图景,向春则描写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灵性女人们形形色色的人生悲剧。肖亦农视野开阔,喊出的是百姓们求生不得的百年寒苦;向春锦口绣心,吐露的是女人们永远的内心悲凉。这两位作家都对河套地区的风情民俗烂熟于心,都有极好的语言感觉,他们都操一口地道的河套乡土腔,说起河套地区的经年往事来,如倒核桃,而每一颗核桃上都有精细的微雕。向春讲述的似乎是他人的故事,个中却浸透了她自己对世间女人们以各自的方式寻找爱情幸福、却终于渺不可得的感怀。这种感触使得她的乡土小说与男性作家笔下的乡土生活味道迥然相异,有一种浓浓的女性味儿。

  史生荣、向春、雪漠三位作家的小说创作走的是比较严谨的写实主义之路。较之坐在书斋里“写实”的作家们,这三位甘肃作家表现出了一种“笨拙”劲儿——他们不是凭借虚构能力、讲故事的能力制造“标准”的小说文本,而是凭借对生活的熟稔和扎实的描写功力扎扎实实地写实。他们的小说以质朴的、一丝不苟的写实见长,这种写实图景中又分明蕴含着作家对人生的某种了悟与感喟。写实其表,意在其中。这正是优秀的写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如果注意到国内不少“写实”作家仅凭想象、虚构能力写小说,其小说越写越精致、标准,但也越来越缺乏切肤感受和扎实的写实笔墨,有些偏离了现实主义本色的迹象,则地处偏远的甘肃作家们的这种老老实实、扎扎实实的写实就愈显可贵。但另一方面,小说中的写实笔墨并不是越细致越琐碎越好,写实本身并非小说的目的,将生活写出味道才是真正的目的。

  除了这三位以外,唐达天、许开祯的“官场小说”逐渐摆脱了将官场人物妖魔化的俗套,正在向官场人物的本相抵近。有些基层作者不是靠观测国内小说写作动向而后照猫画虎,而是注意发掘自己身处地域的文学意蕴,掘出了自己的金子。最近问世的阿寅的《土司和他的子孙们》,是一部有缺陷但充满新鲜气息的原创作品。它切开汉藏交界处的一段民族同化史,用显微镜观察藏人心理、气质的汉化过程,个中弥漫深深的感喟。这部小说接触到了一个世界性话题,值得注意。需要注意的还有,甘肃出现了一批新的长篇历史小说,诸如王登渤、姚运焕的《日落莫高窟》,玄成东的《大纛》,周永福的《碧血碑》……

  在甘肃的作家中,弋舟的小说显得相当另类。弋舟是我国正在整体隆起的“70后”作家群中的代表作家之一。他早年深受先锋派小说家们的影响,在小说表现形式和个人化写作方面做了一大段顽强的实验。他是国内仍在搞小说形式实验的少数小说家之一。他的长篇小说《跛足之年》《战事》深入个人生活内部,自有叙写他人故事的小说所难以达到的深刻疼痛。这大约也正是个人化写作的优势。这两部小说在表现形式方面有明显的现代派痕迹。但是,近年来,青年小说家们的小说形式实验和个人化写作遭遇批评界的质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弋舟也意识到了个人化写作格局相对狭小的弱点,他正在调整自己的阵脚。他最近的小说创作有渐向写实小说靠拢的迹象。他忽然一脚跨进了历史领域,完成了描写三国人物马超、姜维的历史小说《春秋误》。甘肃是魏蜀战事的主要发生地。写三国往事,难在作者很难摆脱《三国演义》的深刻影响,何况还有李民发花费近20年心血创造的力作《三国殇》在前。弋舟出人意料地对这两个早已定格化的历史人物做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诠释。让英雄人物回到普通人本色的意识,使他的马超、姜维有一股浓烈的凡人、真人气息,与《三国演义》中两位战将的英雄气大异其趣。在写法上,这部小说避开了战争场景的描写,全力刻画两个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说,这是一种心理现实主义笔法,与《三国演义》的传统写法迥然相异。由此可以嗅出,弋舟在向宏大叙事移动的同时,也把自己的个人化和新写法带进了历史小说创作。

  如果与全国作家们的各路小说构成的中国小说整体图景相比较,可以说,各路小说在甘肃几乎应有尽有,并且,这里的乡土写实小说以扎实、开阔、有西部风味见长,校园小说以剥露深度引人回味,个人化小说、女性小说以深入个体内心、探究人性隐秘让人长见识,历史小说则努力打开西部历史幽暗的隧道,垦拓出一块块新荒地……从而整体上逐渐显露出某种有别于其他区域小说的独特风貌。小说家们的语言也正在显现出各自的风格:向春的河套方言鲜活灵动,弋舟的书面化语言严谨精致,史生荣的语言平实质朴,雪漠的凉州方言颇有特色却夹杂不少外人难懂的语言杂质。尽管如此,作为西北地区的一个小说方阵,甘肃尚未出现对现实做出强有力的剖析的沉重之作,换句话说,甘肃尚未出现对中国有透彻理解、神闲气定、从容援笔的小说大家。作家们身处一个特别功利的时代,也难免被当今文学界的激烈竞争气氛和出名意识所挟裹,忙于发表而疏于审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