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7日
(2025-09-27 21:13:45)
灵璧皖螺化石秀色可餐
孔雀开屏凤眼展,石花尤物皖螺餐。
海星可嗅恐龙宴,犹带波纹出水鲜。
紫红灵璧石难觅,远落民家百姓缘。
千万自然敬畏赞,腾图华夏景唯观。
注:一块巨大的紫红色灵璧石,皖螺化石岩,形如孔雀开屏,状如龙鳞斧劈;敲之若磬,金石奏乐。皖螺丛生,花开朵朵;层面上留有成岩之初雨水冲刷、泥土侵蚀留下的波痕及曝裂风催痕迹。这些纹理构成了似孔雀羽、龟甲文、蟒鳞斑、蝴蝶眼等多种麒麟图案。
皖螺石是灵璧石大家族中的一个稀有品种,根据石表纹理特征的不同,亦称为龙鳞石、羊眼石、金钱石等。从平面看,这种石纹呈圈状,从侧面看,大都呈叠层状。主要产区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此石有缘收藏民间,发现于八十年代。似罗汉听禅,或盘腿坐或打坐卧,形象生动,别有情趣。
皖螺石为凹凸形鳞状,直观性强。如将该石切片加工,打磨上光,则显露出个个螺状环体图案,层次分明,轮廓清晰,具有很强的观赏和装饰价值。此石种质地坚硬,个别石种扣之有声。石表面具有众多涡状旋纹,形似螺状,这是震旦纪中期约八、九亿年前,海中蓝绿藻植物的痕迹,也就是说这是地球上最早的植物。时代变迁,气候变化,生物死亡后与海水中碳酸盐一起沉淀,形成碳酸盐层埋于地下。这些沉淀物在地球内部温度、压力等作用下成岩,结晶为方解石、白云石。由于混杂于其中的藻类各异,就形成了各种色彩的花纹、图案。在多次地壳运动的作用下,露出地面,加之亿万年的雨水冲刷,就形成了石表如鳞片盘错的皖螺石。由石灰岩和方解石及海藻植物胶结组成,因含不同数量的氧化铁,故呈现紫红、浅红、粉红等过渡色彩。红皖螺的海藻植物痕迹尤为明显,涡状漩纹更为隆起,色彩艳丽。
楹联:
紫薇北斗璇渊濯星汉;
金碧青云楼居平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