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7日
(2025-09-17 20:03:46)禅悟无为无不为
万山红遍层林染,千壑霜花秋叶丹。
东海寻仙秦岛岸,始皇帝古龙云天。
三家儒道释论辩,九顶侧峰醉佛禅。
登顶半山侧东坡,太白谪仙人青莲。
感:荆公半山一气登绝顶,“一览众山小”;苏子瞻“横看成岭侧成峰”庐山瀑布观;诗仙李白醉酒当歌,卧看《望庐山瀑布》。登山志向不同,站立、坐览、卧观;登顶、侧峰、
幽谷;观庐山瀑布,胸怀、感想、不同。正是
儒道释三大家宗旨其为:为,不为,禅也。
注: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它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其建造历时约九十年,体现了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智慧。
海通和尚是唐代著名高僧,乐山大佛的肇始者。他出生于唐朝开元初年,是贵州省遵义市人。12岁出家,师从高僧慧净,24岁时游历天下,最终来到四川乐山的凌云山上修行。
凌云山下是大渡河、岷江、青衣江的汇流地,江水湍急,常常船毁人亡。海通和尚见此情景,悲痛无比,决定在山岩上临江凿一座人世间最大的弥勒佛像,以安澜镇涛,保佑苍生。
佛像于公元713年开始动工,海通和尚一生致力于大佛的开凿,历经艰辛,四处募化资金,甚至为保护佛财,不惜“自抉其目”。但终其一生,大佛尚未完成,由其徒子徒孙继续修造,直到公元803年,历经三代接力,历时约九十年,乐山大佛终于建成。
联句:
荆公半山一气登绝顶,“一览众山小”;
苏子瞻庐山瀑布观“横看成岭侧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