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4日
(2025-08-04 19:48:15)避暑圣地旅游乡
西港花园快乐逛,过秋后末伏未央。
空调太冷吹膝盖,难忘自然风海洋。
味道天人合一爽,卧藏氧吧晒阳光。
浓荫遮挡骄阳酷,海浪峰涌拥抱凉。
注:2万亿元的大生意,瞄准年轻人的钱包。在这场正火热进行的消费革命里,人们正试图花钱买来好情绪,赶走坏心情。
在这波风潮中,我们该如何看待情绪经济正在重塑社会的脉络?买卖之外,情绪本身的定位和价值是什么?
情绪这门生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花样,将我们的本质需求变成一件件消费品。压力之下的人们急需低成本、见效快的情绪速效药,于是,提供未知、刺激、仪式感等情绪的商品大行其道。它看似快速解决了问题,实则制造了新的问题。别让你的情绪轻易成为别人的生意。关于情绪的这门生意越是火热,我们越要不带情绪、更审慎地看待它。
消费者重新定义了消费,他们想要的是纯粹、持续的治愈力,不麻烦、不用付出也因而不会受伤的陪伴感,以及易得、即时的情绪快充。为喜欢的东西付钱,被称为“精神维护”。“加入一个故事”“对于购买LABUBU的消费者而言,他们不只是在购买一个玩具,而是在‘加入一个故事’,甚至‘进入一个世界’。”
当下,人人都在追求正能量,努力塑造完美人设,而它以有点坏、有点丧的不完美样子,让人们共情:“这不就是被工作逼疯的我吗?”这种心态,基于心理学中所说的“情绪投射”。人们会把自己不愉快的经验、无法满足的欲望和本能,或难以解决的焦虑和冲突压制下来,它们便成为潜意识的一部分。而一旦找到情绪投射对象,被压抑的情绪就找到了纾解的出口:“如何呢?又能怎?”你可以把它视为“摸鱼搭子”,脑补各种“发疯文学”,甚至预演“砸烂格子间”的戏码。时尚的核心是一种从众心理:“你跟随时尚,才能找到身份认同。如果你不追逐,就会被其他人认为过时、无知,或者没有融入集体。”有人认为,年轻人更愿意为情感、表演、身份认同消费。
如何“爱自己”?AI越来越聪明,人却越来越像AI,就像王朔所说,“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你愿意要这样的未来吗?你的情绪空洞,只能由你来填补,那就是勇敢地直面自己。
联句:
风景乱,人已变,哪摄影,飘渺幻;
雨来散,曲终断,那风景,刹那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