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2日
(2024-10-02 19:53:57)富好行德
漪波荡漾水中月,花在浮游鱼吐天。
岚岫云烟跌落瀑,溪流山静鸟渎禅。
丛中笑吻含红叶,影下浮出菊瓣莲。
秋景难描画圣手,马良神笔在人间。
注: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任越国大夫等职。主要功绩的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兴越灭吴后弃政从商,善经营富甲一方,人称“陶朱公”。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济贫民。范蠡一生淡泊名利,忠君爱国,善于经营,大义轻利,利归天下,明智保身,后世尊之为财神、商圣、商祖。
范蠡范大夫作为一名忠臣,以良策巧计兴越灭吴的故事;范蠡做为越国大夫,随勾践入吴为人质三年。归国后“卧薪尝胆”帮助勾践谋划复兴大计。《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在对吴国之战中,范蠡很重视本国生产的发展,还对吴国发动了“粮食战”。范大夫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泛一叶扁舟西出姑苏,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三次隐居,商业奇才,富甲一方,三散家财济贫民的故事。
公元前468年,越王实现霸业,范蠡即泛舟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在海边结庐而居。兼营捕渔、晒盐,很快积累了数千万家产。范蠡仗义疏财,贤明能干又被齐王请进国都临淄,拜为相国。他曾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三年后,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迁徙至宋国陶邑,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的宋国最佳经商之地,持计然之术以治产,很快经商积资又成巨富。
据史书记载,在他从商的十九年中,几次积攒了数以千计的财富。“天下言富者,皆称陶朱公”,达到了富可敌国的程度,为当时天下首富。史称“他前后发了三回财,都散尽给人家用。”他曾经“三致千金”,三次散尽家财,又三次重新发家。司马迁曾评论他是“富好行德”。他富裕之后,而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当周围的民众遇到灾害的时候,他就把自己的钱财拿出来布施。该文赞誉范大夫的质朴思想,即,钱这个东西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贪多何意?
对联:
极道无有极,长松系马吟风梦;
仁德存至仁,醉笔题诗墨韵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