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3日
(2024-02-23 17:41:03)
元宵节(2月24日)
佛渡三千灯火观,如来九万夜阑珊。
人间百姓金花焰,天地一旋铁水掀。
南海刑天脐代眼,北约东扩美髭髯。
梦情邀月怜三影,独恐高不耐伴寒。
注: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唐朝时,佛教大兴,于是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同时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元宵”是北方人的叫法,南方人叫“汤圆”、“汤团”。按照我国民间传统习惯,每年到了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借十五月圆之夜,希望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来增加的一项活动。元宵节里张灯结彩,猜灯谜给喜庆的日子增添了不少雅趣。有人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以灯悬谜,所以叫“灯谜”。
在元宵节里,质朴的北方人喜欢用扭秧歌的形式来表示庆贺。秧歌的风格各地也不尽相同,有陕北秧歌、河北秧歌、山东秧歌等等。其中东北大秧歌流传范围最广,艺术水平最高。
耍龙灯也叫“舞龙”,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耍龙灯起源于人们对龙的崇拜,在古代,人们以舞龙的方式来祈祷龙的保佑,以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舞龙的习俗在海外华人那里也得到了发扬和光大,每逢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或重大庆典,他们都会舞起狮子,耍起龙灯,呈现出浓浓的东方气象。
对联:
飞雪迎春,寒霜烟笼西江月;
梅花探蕊,鞭炮点燃孔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