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21日
(2023-06-21 19:58:04)《一落索》* 端午(6月22)
姹紫嫣红韶光乱,流花落春苑。
伴霞伴雨半虹弯,戏梁檐、双飞燕。
柳荫垂处闻呢喃。衔虫归哺晚。
惬来借景填词闲,但愁那、日阑珊。
录:《一落索》
红纱末晓黄鹂语。薰炉消残炷。
锦屏罗幕护春寒,昨夜里、三更雨。
绣帘闲倚吹轻絮。敛眉山无绪。
看花拭泪向归鸿,问来处、逢朗否。
注:“故宫博物院”牌匾的提名,有三人。郭沫若1971年写的行书,挂在故宫已经50多年了。实际题写“故宫博物院”的还有两位。一位是李煜瀛先生,1925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的时候,是他题写的名字。还有一位是庄严先生,不过庄严先生是给台北故宫博物院提的名。
李煜瀛先生1881年生,曾担任过北京大学校长、北平研究院院长。他也是故宫博物院的创建者之一。蔡元培先生推荐擅长颜体揩书的李煜瀛先生,为故宫博物院题写牌匾。现场挥毫巨幅榜书,在一张丈二的毛边纸铺在地上,手持斗笔,半跪在地从右往左,用颜体揩书笔法,五个大字一蹴而就,笔力沉雄,古意盎然。
另一位庄严先生,1948年随故宫文物到台湾,曾担任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馆长、副院长。题写的牌匾名字是隶书,用力犹深,优雅端庄,既有书卷气,又有金石味。庄严先生,1925年进故宫工作,1969年在台北故宫退休。他写文章自嘲说,自从宣统出宫,我便入宫,当的不是皇帝,而是一个维护民族文物、国家重器的老宫人。
他的儿子庄灵讲,1980年庄严先生,在台北过世的时候,临终时讲了两个遗憾。
一个是三希堂法帖:快雪时晴帖在台北;中秋帖和伯远帖在北京。他没能见到,三希重归一处。
二是有生之年,没见到这些带走的文物,再带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