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8日
(2023-05-28 19:55:16)民族英雄永垂不朽
驳反移出该课本,诗词不可典割分。
忠君自有民族恨,抗战己为社稷坤。
真挚感情烈士泪,满腔华胥血基因。
精神化入轩辕梦,融进骨随黄帝魂。
感:辛弃疾《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古典诗词是什么?那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深刻文化。一首诗词的重量,那是一部历史铸造的雕塑。
当我们打开初中课本,一首出自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正在其中,期待着和我们有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将领与词人的辛弃疾的爱国与被痛苦现实不断折磨的无奈。
注 :可近来总有那么一股邪风,刮进教科书中,在打祖朵花的歪主意。
回归现实,看着自己渐渐老去,但是年轻时的壮志还未有实现的机会。整首诗表现了词人辛弃疾渴望报国、上阵杀敌的雄心壮志,但是无奈于年华老去、不得重用、壮志未酬的悲惨现实,实在可歌可叹,可赞可泣。
妄移出课本,大错矣!
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老师说得好 “辛弃疾是一个战士,辛弃疾是一个真正打仗的战士。”
所以当我们将辛弃疾的个人经历和处境,以及辛弃疾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相结合再来看这个句子时,“了却君王天下事”其实并非是愚忠,而是一种爱国思想,这里的君王,也并非只是君王,更是南宋,是整个国家。
古典诗词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文化基因,是不可缺失的。
我们每一次与古典诗词的邂逅,都是一场与古人穿越时空的对话。但是时光飞逝,作者千古,学习与传承古典诗词是我们的责任。时过境迁,诗词之于我们也许已不再生动有趣,但是搭建起古典文化与现代文化沟通的桥梁,让古典文化在今天能够有适应性的落地生根,是吾辈之责。而我们应该担心的不应当仅仅是一首词是否会带偏我们的思想,更应当担心,多年以后,我们还能否记起千百年前古人通过诗词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