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23日
(2023-04-23 14:49:07)春风吹又开万芳
曾经霜霸倒春寒,风冷摧凋杆不弯。
凌乱落波别样影,虽残衰败胜无颜。
北国花期一时晚,须候小荷半露尖。
莫待晓风催花信,梦游惊醒池醉莲。
感:离离原上草的“离离”是什么意思?白居易当初可写的不是这句话。
野草吹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诗句。
然而在白居易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在唐代文人张固编订的《幽闲鼓吹》一文中,是"咸阳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那么,是谁将这首诗中"咸阳"二字改成"离离"二字的呢?
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让他在京城名声大噪,白居易因此而出名。
写这首诗的时候,白居易才16岁。向名师顾况投献。当时顾况看了白居易的名字,还打趣道"米价方贵,居亦弗易。"意思是说京城白居不易。可当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时,不由得大为赞叹。原诗中的"咸阳"清楚的交代了地点,点明了古草原的位置。因此这首诗和白居易的名字也传到了皇帝耳中。
注:是谁改了这首诗?直到了明代,这首诗也还是"咸阳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然而到了清朝蘅塘退士编订的《唐诗三百首》中,就变成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蘅塘退士,原名孙洙,是清朝康熙年间人,曾经任多地知县。任职期间,深入百姓,体察民间疾苦,廉洁公正,刚正不阿,十分受百姓爱戴。他又十分擅诗文,经常研读古代名诗,熟悉古代典故,对字和句的使用也十分熟练。在继室徐兰英的帮助下,于乾隆二十九年编订完成《唐诗三百首》。
但这终究只是怀疑,并没有证据可以证明是孙珠改编了此诗。所以直到现在,到底是谁改编了白居易的诗,这问题依然是个谜。
将首句中的"咸阳"改为"离离",与尾句中的"萋萋"相呼应。这样一改整首诗更加对仗工整,读起来又更加朗朗上口,符合白居易诗的风格。
虽然此诗是送别诗,但"离离"二字与与离别并无关系。这里的离离是非常茂盛的意思。抓住了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点,并且为后文开辟了很好的思路。让人们眼前开辟出一副春草旺盛的景象。并且使用了叠字,更加强调了这一特点,点到了题目中古草原这一事物的特征,并且形成咏叹,为后文野草烧不尽埋下了伏笔,说明这村子里的野草本就是生命力旺盛并且顽强的事物,更寓意着美好。而反复这一手法,很像《诗经》中的起兴手法,事实上也确实是的。
改编了这首诗的神人,或许也是借鉴了《诗经》中《国风·蜀离》,此篇使用了三个"离离",形容稻米旺盛的样子。而这借鉴用来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也十分恰当。这样改诗不仅符合白居易的风格,更加强调了此事中意像的特点,突出了野草的特征。
注: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出生于河南。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刘禹锡共称为"刘白",被后人称为"诗魔"或"诗王"。白居易一生作诗非常多,无论是《观刈麦》、《长恨歌》、还是《琵琶行》,或是后来的《卖炭翁》,都足以见他的文学功底,他十分专注于在一首诗中讽刺一个现实主题,对于他或者是他的诗,后人评价都十分高。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草吹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