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3年03月25日

(2023-03-25 13:53:34)

大器晚成免

陋室壶存天地大,清茶品味融是非。

人情春水东坡骨,酒意青莲沉月魂。

云海千桥水遁洞,松涛万壑衢虹飞。

诗仙蜀道难怀感,醉醒惊魂疑梦皈。

感:老子《道德经》:考古发现改写认知,“大器晚成”果然错了。

唐朝时期,白居易作打油诗一首调侃老子,即“言者不知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既然道德经中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那么老子又为何留下五千文,岂非自相矛盾?

注:马王堆西汉帛书出土之后,人们发现老子没有自相矛盾,而是避讳带来的误解。原来,帛书道德经说的是“知者弗言,言者弗知”,所谓“弗”本义是矫正,缠束一物使之矫正不弯之意,因此不是不说,而是不轻易说出口。汉昭帝叫刘弗陵,为了避讳“弗”字,古人就将之改为了“不”,由此扭曲了老子的本意。

又如 “大器晚成”,虽然很励志、很正能量,但其实不是老子的真实思想。

三国魏人王弼本《道德经》中第四十一章云:“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与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可谓一时瑜亮。考古发现的最早版本的《道德经》最大的区别在于前两者都是“大器免成”。春秋时期“免”字已经代表去掉、除掉、不要之意,所以老子所用的“免”肯定是免除之意。

因此,“大器免成”就是“最大的容器,无所合成,浑然天成”,不要干预就会自然而成,不仅更符合“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的语境,而且更契合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无为而成”的思想。

其实,已被后人改得“面目全非”,造成不少句子牵强附会、难以理解或根本错误。更为重要的是,郭店本含有不少战国色彩,大概被战国人“与时俱进”的增删过。因此,如今号称读懂了老子思想的大师,不是吹牛就是骗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23年03月24日
后一篇:2023年03月27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