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9日
(2023-03-09 16:36:12)木
“茕茕混沌傍园享,老大情怀似梦醒。
四季有风吹隙倒,一生无果享伶仃。
未曾漂泊身如寄,甫得萧闲叶已零。
怜是今朝无驿使,谁人寄我半枝馨”
感:如何评价易中天和《品三国》?一些历史学家为何对他评价那么差?
当年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一经播出,才有了于丹、王立群、阎崇年、鲍鹏山等这些学者因为《百家讲坛》被大众所熟知。
《品三国》在播出之后,社会上的反响普遍是很好的,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批评的声音,甚至攻击。不少网民、专家、学者拍案而起,争相指摘《品三国》中的一些错误瑕疵,这样的情况恐怕今天还有。
注:客观来说,易先生的学术勇气并不大,所提出的见解都很小心,而且态度也很谦虚,讲座中的第一集播出后有争议,他就重录了,“空城计”、“攻心联”等章节有争议,就删
易先生的功劳在于他用他幽默的风格把历史讲得精彩有趣、雅俗共赏,又不乏深度,让无数小朋友、大朋友从此入了历史的坑,这是多么大的功劳啊。
易先生走的是大众路线,但是偏偏有一些人喜欢站在所谓的学术制高点上对他进行批判,这何必呢。再者,易先生把学术界中很多艰深的观点和成果普及给了大众。比如在《品三国》最后几章中,他把魏晋南北朝评价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插曲,是贵族地主阶级到庶族地主阶级中间的一个过渡,期间魏蜀吴这三个“非士族政权”与士族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较量,结果他们都失败了,于是中国从此进入了历史上唯一一个士族地主阶级统治的时代——晋朝。
如此高屋建瓴,总览全局,脉络清晰,帮助读者和观众理清了很多难以理解的历史命题,这些观点也并非易中天先生所独创,是陈寅恪、田余庆这些大家的学术成果。但是易先生把这些优秀的学术成果良好地普及给了大众,看完品三国,你再去看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制度》、陈寅恪先生的《崔浩与寇谦之》,竟然会发现自己并不是一头雾水。他至少是一个好老师,好的入门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