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23日
(2023-02-23 17:53:18)
春风荡柳长空雁,潮汛暖流到祖山。
澄海楼前龙首探,长城入海浪燕岚。
道无所住其心然,顿悟山门足不前。
入画出诗图面壁,心缘汉字象形参。
夏朝之前是尧舜,那考古发现的石峁人怎么解释?DNA揭秘中国龙人的民族起源。
夏朝之前是尧舜古国时期,从龙山文化晚期的陶寺遗址,到三里桥文化虞氏文化遗存,再夏朝中晚期都邑二里头遗址,
尧舜古国之后是夏朝这一基本事实历史。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称呼这里是“阳城”。
史籍记载“禹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因此,夏朝和尧舜之间的时间缺环也基本被王城岗遗址和新砦遗址补上。
然而,在登封王城岗遗址、新密新砦遗址后不久,石峁遗址这个Bug横空出现了。
1958年,位于陕西榆林的石峁遗址,地处陕西省最北部,隔河毗邻山西,发现了石峁遗址“女王坟”。
直到2012年,考古工作者对石峁遗址开展大规模正式发掘后,才赫然发现原本不起眼的石头城面积居然达到了400余万平方米。
从规模上看,这里也的确是一处大型都邑,且在地理位置上同“禹生西羌”的传说契合。从考古发现上,夏朝标志性文物玉璋,在石峁也找到了源头。
考古发现显示石峁遗址并非孤城,表明石峁绝非酋邦方国,而是进入了国家文明前夜,甚至在社会组织结构上已经超越了尧舜代表的国上之国政治,与二里头中央王朝统御地方的政治结构接近。
在与尧舜和夏朝早期近乎同时的中国北方,存在一个巨无霸般的军事政权,却在史书当中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
石峁人究竟是什么人呢?DNA检测给出了权威答案。
石峁人群主要起源于陕北地区本地早期人群;石峁城周边同属于石峁文化的人群不仅有文化影响,也有人群互动;石峁文化与陶寺文化有关人群具有较近的母系遗传联系;石峁人群相比于其他已知的仰韶和龙山时代的黄河流域古人群,对现代北方汉族可能有更大的遗传贡献。
出于以中原为中心的偏见,加上后世的夏商周皆在中原立都建国,导致史书选择性地无视了石峁的存在,让后世误以为当时只有尧舜禹这一条主要的文明演进脉络。
但从线粒体DNA的结论来看,或许石峁原本才是夏朝之前更为正宗的华夏政权。
事实上,石峁所处的独特的农牧分界线,在为华夏文明吸纳西来的青铜工艺的同时,也凭借超强的军事城防,抵挡着任何可能南下的外族势力,这也解释了夏都二里头、商都殷墟、秦都咸阳普遍流行“大都无城”的筑城结构,唯独公元前2300年的石峁却筑造了远超当时攻城能力的军事防御设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