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13日
(2023-02-13 21:40:40)《鹧鸪天》* 满江红
诗迷朋友聊天叹,不够水平不懂藩。
当下诗词还有救,新生二代不一般。
梨花体,废话篇,浅浅体吟尴尬圈。
教授专家通病犯,难得韵味可知惭。
感:看完易中天这首《满江红》,笔者是在心情极为复杂的情况下,写下这篇文章。
近日,跟几个诗迷朋友聊天,有个朋友这样叹息:你觉得当今诗词,还有救吗?
前有曾风靡一时的“梨花体”、“废话体”,后有所谓的“浅浅体”,这一切都让无数诗词迷直呼:“是我文化水平不够吗?我明明翻遍了唐诗宋词,为何到现在却觉得自己已经看不懂了呢?”是的,现代诗词圈已经到了一个随时都能引网友“众怒”的尴尬位置。
那么当下的文化名人,其整体水平又大致如何?
易中天教授的《满江红》写的如何:
“揖别林泉,初醒处,悄然皓月。
莽原上,龙蛇出没,火光明灭。
牛尾羊头相继舞,秋江春岭从容越。
更娲皇炼石补天穹,风雷烈。
炎黄骨,蚩尤血;殷王斧,周王钺。
望河山万里,雾迷城堞。
烟雨苍茫寒漏永,枫林遍野彤云叠。
问祖先,我本自何来,须商榷。
说实话,读完这首词,笔者心情极为复杂。为何这么说?因为从此词整体来看,易教授是非常有水平的,但同时他又犯了一些当下文化名人写诗词的“通病”。
从这首《满江红》来看,我们也完全能看出他在古文及历史方面的功底。他引用了大量典故,女娲、蚩尤、殷王,周王等人物的具体引用,都非常精准,没有底子是写不出来的。从这一点来看,易教授够牛。
但是,当我们仔细品读它,或者干脆把它跟岳飞的《满江红》放在一起对比时,又会觉得似乎差得不止一星半点儿。至于差在哪儿,笔者想了很久才明白:大概就是“韵味”二字。
易中天的这首《满江红》里,大家如果仔细数一下就会发现,它前后共出现了几十个意象:树林、泉水、月色、莽原、灯火、风、雷、烟、雨、云,等等。所有的这些意象,全都铺垫叠加在一首词里,让人在感叹作者有才的同时,也确实越看越累。
李煜为何成为了“词中之帝”,因为他能用最直白的语言,写出最打动人心的作品来;王维的诗为何总是充满禅意,因为他从不爱用生僻字,也极少用典故,但却总能用最简单的字眼,写出引发人深省的哲思;李清照的词为何厉害,因为白描在她手上发挥到了极致。
真正的高手,能做到:词句极简、韵味极嘉。而今人,恰恰就输在这一点上。
易教授是有水平的,但从这首《满江红》里,我们也确实看到现代人在创作诗词里的“通病”,这也是笔者觉得心情复杂的原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