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1日
(2022-12-11 21:30:40)《鹧鸪天》* 民族魂
一场变革统治愁,两朝势力争权兜。
牡丹肥贵海棠瘦,冰雪消杀难自由。
好兄弟,背道走,何为好友政敌斗。
熙宁变法励图治,仁政富民节税流。
感:司马光和王安石为知己好友,年轻人相交,没有什么花花肠子,两人都是文学大家,在一起的时候话题不断,交流学问,谈古访今。两人的经历也颇为相似,同样都是年少就享誉盛名,在中央有欧阳修和庞籍两个赏识自己的大佬撑腰,在地方上各自游历数年见识到了民生疾苦,还心怀救国济世的雄心壮志。然而,好兄弟,背道走:王安石与司马光为何从好友变成政敌?
注:十九岁的宋神宗觉得需要一场“改革”来稳固自己的统治,于是他选择与王安石联手,掀起浩浩荡荡的“熙宁变法”。变革之日,有为之时,“慨然兴大有为之志,思欲问西北二境罪”,年轻人仰慕先祖的功绩,立志“雪数世之耻”。年近五十的王安石欣然领命,成为改革派在中央的定海神针。
君子之争,为国为民。然而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导致了这两位领袖人物走上了对立面。
王安石主张取利于民,开源富国,而司马光则主张节流,施展“仁政”来使民富裕。
青苗创收,改革失败
王安石认为运用“青苗法”能够实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达到他和宋神宗预期目标:先“富国”,再“强兵”,最后“武统”。
然而司马光对于“青苗法”却有着非常高的厌恶,他看到的是改革派们为了政绩强买强卖的丑恶嘴脸,以及百姓因为还不起债而苦不堪言的悲惨遭遇。司马光不再忍受,他奋起反抗,在探得神宗不愿意废除新法后以退为进,继续编撰《资治通鉴》,绝口不论政事,这一忍就是十五年。
元丰八年,神宗去世,宋哲宗即位,六十七岁的司马光抓住机会,借太皇太后之手全面废除新法。当然,围绕二者的争斗并未停止,改革派当权,司马光遭贬,还被打为“奸党”;守旧派宰执,王安石被踢出孔庙配享。
历史上变法改革者,能有好下场的少之又少,王安石掀起变法大潮,目的是尽快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以全力应对外战,他想要把整个国家打造成为战争机器,因为再不打个胜仗,“忘战必危”。然而司马光做不到“竭泽而渔”,他希望看到的是类似汉、唐的盛世,而不是秦的黩武。“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国家处于生死存亡之际,个人的感情只能放置一边,王安石义无反顾,司马光一击毙命,都只不过是弱国无外交的无奈之举罢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