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9日
(2022-07-29 09:13:20)法今儒古道德经
水善不争争有静,古今之道玄之玄。
传承程被篡改过,老子难说本意还。
周太史儋思想变,易经八卦龟背源。
道德经文春秋始,关尹无为寻迹难。
感:“关尹想较老子,更加隐世无为,故无迹可寻。也许有人比关尹更加隐世无为,更加无迹可寻。”
注:作为中国最伟大的著作之一,《道德经》的作者一直成谜,《史记》中说或是春秋老子、或是春秋老莱子、或是战国周太史儋,莫衷一是。随着地下文物不断地“挺身而出”,蒙在《道德经》脸上的神秘面纱,正在缓缓被揭开。其中,仅以如今的考古发现而言,春秋《道德经》惨遭战国文人篡改,连第一句都被改了,换言之我们所读的道德经,第一句就是错误的。
传世版第一句话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而帛书版是“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将“恒”改为“常”,明显是避讳汉文帝刘恒的名字。
更为重要的是,“恒”有不断绝的长久之意,“常”有可断绝的长久之意,两者意思上略有区别,但由此造成谬误千里。可以说,我们所读的道德经,第一句就读错了。
以至于唐朝白居易作打油诗调侃老子,云“言者不知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说到底,不是后人不聪明,而是道德经原文因为各种原因被大幅度改过,所以搞得大家很难读懂,它才无比神秘,如今说能读懂的人十有八九是骗子。
楚简版说“故曰兵者非君子之器”,帛书版为“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从“非君子之器”到“不祥之器”,反战思想力度越来越强。
楚简版说“天地之间犹如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帛书版保留了这句话,但之前加了一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对“圣人”越来越失望。
儒家汉代文人篡改道德经,例如:传世版中“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帛书版乙本是“水善利万物而有争”,甲本是“水善利万物而有静”;“执今之道”被改为“执古之道”,法家尚今,儒家尚古,汉代儒生篡改道德经,也有着强烈的学术推广的目的;“五色使人目明”被改为“五色使人目盲”,“玄之有玄”改为“玄之又玄”。
总之,我们想要通过阅读传世《道德经》去了解老子或周太史儋的真实本意,基本上不太可能!最好是读郭店楚简道德经;想要了解战国周太史儋的真实思想,最好是读马王堆帛书道德经。当然,郭店楚简道德经与春秋老子相隔200余年,也不能保证在传承过程中没有被篡改过,只能说可能更符合老子的本意。
联系到史记中的《道德经》三个作者,其中老子、老莱子都是春秋人士,周太史儋是战国中期人士,因此大致可以判断楚简版应为春秋作品。通过上文分析可知,楚简版作者或是老子、或是老莱子,考虑到老子曾经担任周王室图书馆馆长,以及孔子向他问道,因此其作者大概率是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