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2020-01-05 15:09:01)

《连加 连减》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1.动态感知,静态领会。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的两道例题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通过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过小鸡吃饱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通过喂小鸡这一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再用课件动态展示喂完小鸡后的情景,将连加、连减这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像动画片一样娓娓道来,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新授环节处理的得心应手,学生很自然地列出连加、连减算式。

2.放手学习,渗透建模思想。 连减的教学与连加类似,所以这部分就放手让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提出问题并解答,体会学习连减,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渗透建模思想。同时借助学具交流算法,体会先算第一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或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开火车口算:出示课件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1.情境导入。 师:明明可是个懂事的孩子,帮奶奶喂小鸡。(课件出示教材65页上面情境图,引出连加)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明明帮奶奶喂小鸡的情境。

()连加。 1.看图理解连加的含义。

(1)课件出示5只小鸡吃食图。

提问:谁能把你观察到的说出来?

预设 生1:地上有5只小鸡在吃食。

2:明明正在给5只小鸡喂食。 ……

教师说明:这是明明在帮奶奶喂小鸡,5只小鸡吃得正香呢!

(2)课件演示又跑来了2只小鸡。

 师:谁能说说这次发生了什么事?

预设 生:跑来了2只小鸡。

师:谁能把这件事说完整?

预设 生1: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小鸡。

2: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师:谁能说说如何列式呢?(教师在学生正确回答的基础上板书) (3)课件演示又有1只小鸡跑了过来。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次又发生了什么事?

强调“原来有、先跑来、又跑来”多找几人说

预设 生1:又有1只小鸡跑了过来。

2:原来有5只小鸡,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了1只小鸡。 师:根据你看到的,可以提出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

预设 生:一共有几只小鸡?

 2.尝试列式解答。 师: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该怎样列算式。

 预设 生:527718。 师:能不能列成一个算式呢? 生:5218

师:谁能说出这样列式的原因?

预设 生1:因为原来有5只小鸡,先跑来了2只,又跑来了1只,把它们合起来,所以我用加法计算。

2: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就要把这些小鸡的只数都加起来,所以是5218

师:得数8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预设 生152合起来是7,再加上1就是8

2:我先算527,再算718

3.同桌交流算法。

师:其他同学是怎样算的?把你们的算法和同桌说一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4.连加算式的读法。 师:这个算式怎样读呢?

预设 生:52再加1等于8

5.小结。 提问:像这样的算式和以前我们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以前学的只有一个加号,今天学的有两个加号)教师说明:像这样,在一道加法算式里,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连续相加的加法算式就是“连加”(板书:连加)

6.指导算法

师:为了方便计算,老师用尺子把大家先算的数画了下来,仔细看,都是先算什么?(前两个数)

也就是先算5+2计算521时,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即527,再算718。也就是说,计算连加算式时,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所得的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

()连减。

1.情境演示,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65页下面情境图。

师:同学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生:地上有8只小鸡。

师:说得真好,我们再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生:跑走了2只小鸡。

课件演示又有2只小鸡跑走了。

师:谁能来说说这次又发生了什么事?

生:又有2只小鸡跑走了。

师:谁再来完整地说说图意?

强调“原来有、先跑走、又跑走”

生:原来有8只小鸡,先跑走了2只小鸡,又跑走了2只小鸡。现在还剩几只小鸡?

2.列式解答,理解连减的含义。

 师:要求还剩几只小鸡,你会列式吗?

 预设 生:8224

师:结合情境图,说说算式中的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 生:8是原来的8只小鸡,前面的2是先跑了2只,后面的2是又跑了2只,4是剩下的小鸡只数。

师:你能仿照“连加”算式给这个算式起个名字吗? 预设 生:“连减”。

 3.借助学具,交流算法。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呢?(同桌交流,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 预设 生:我摆8根小棒,先拿走2根,剩下6根,再拿走2根,最后剩下4根,就是8224

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连减”。看“8224”,算式里有两个减号,从总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像这样的连续相减的减法算式就是“连减”。

读的时候,也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出每一部分,8224读作:82再减2等于4;计算时,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计算前两个数,即826,再算624

三、游戏巩固:   

请同学表演,同学们要注意台上同学人数的变化。   

1、 先请5个同学站在台上,接着走了2个,又走了1个,最后剩下多少个?(生列式计算,订正。)   

2、 先请4个同学,再请2个同学,再请1个同学,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同学?(生列式计算,订正。)

 四、在生活中体验连加、连减的含义。

师:请你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能用连加、连减来计算呢?

预设 生1:家里原来有3个苹果,妈妈先买来了2个,又买来了4个,现在一共有几个苹果?可以用324来计算。

2:我原来有8本书,送给弟弟3本,又送给妹妹4本,还剩多少本书?可以用834来计算。 ……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明明帮奶奶喂小鸡的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情境,既生动地反映出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又让学生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更让学生感受到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其间,采用由扶到放、小组或同桌合作讨论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中用连加、连减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完成教材65页“做一做”。 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订正。 2.完成教材6624题。 先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说图意,列式解答,然后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六、全课总结

师:愉快的一天结束了。明明这一天的收获可大了,小朋友,你有哪些收获呢?

七、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分别编一道连加、连减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八、反思

1、在比较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我还可以在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2、在练习看算式画圈中,虽然我演示了一个学生得本子,如果在这里再拿几本学生的本子上来演示,让学生自己来作一个评价,这样的话会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