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2020-01-05 15:09:01)《连加 连减》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1.动态感知,静态领会。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的两道例题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通过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过小鸡吃饱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通过喂小鸡这一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再用课件动态展示喂完小鸡后的情景,将连加、连减这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像动画片一样娓娓道来,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新授环节处理的得心应手,学生很自然地列出连加、连减算式。
2.放手学习,渗透建模思想。 连减的教学与连加类似,所以这部分就放手让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提出问题并解答,体会学习连减,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渗透建模思想。同时借助学具交流算法,体会先算第一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或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开火车口算:出示课件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1.情境导入。 师:明明可是个懂事的孩子,帮奶奶喂小鸡。(课件出示教材65页上面情境图,引出连加)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明明帮奶奶喂小鸡的情境。
(一)连加。 1.看图理解连加的含义。
(1)课件出示5只小鸡吃食图。
提问:谁能把你观察到的说出来?
预设 生1:地上有5只小鸡在吃食。
生2:明明正在给5只小鸡喂食。 ……
教师说明:这是明明在帮奶奶喂小鸡,5只小鸡吃得正香呢!
(2)课件演示又跑来了2只小鸡。
预设 生:跑来了2只小鸡。
师:谁能把这件事说完整?
预设 生1: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小鸡。
生2: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师:谁能说说如何列式呢?(教师在学生正确回答的基础上板书) (3)课件演示又有1只小鸡跑了过来。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次又发生了什么事?
强调“原来有、先跑来、又跑来”多找几人说
预设 生1:又有1只小鸡跑了过来。
生2:原来有5只小鸡,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了1只小鸡。 师:根据你看到的,可以提出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
预设 生:一共有几只小鸡?
师:谁能说出这样列式的原因?
预设 生1:因为原来有5只小鸡,先跑来了2只,又跑来了1只,把它们合起来,所以我用加法计算。
生2: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就要把这些小鸡的只数都加起来,所以是5+2+1=8。
师:得数8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预设 生1:5和2合起来是7,再加上1就是8。
生2:我先算5+2=7,再算7+1=8。
3.同桌交流算法。
师:其他同学是怎样算的?把你们的算法和同桌说一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4.连加算式的读法。 师:这个算式怎样读呢?
预设 生:5加2再加1等于8。
5.小结。 提问:像这样的算式和以前我们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以前学的只有一个加号,今天学的有两个加号)教师说明:像这样,在一道加法算式里,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连续相加的加法算式就是“连加”(板书:连加)。
6.指导算法
师:为了方便计算,老师用尺子把大家先算的数画了下来,仔细看,都是先算什么?(前两个数)
也就是先算5+2计算5+2+1时,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即5+2=7,再算7+1=8。也就是说,计算连加算式时,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所得的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
(二)连减。
1.情境演示,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65页下面情境图。
师:同学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生:地上有8只小鸡。
师:说得真好,我们再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生:跑走了2只小鸡。
课件演示又有2只小鸡跑走了。
师:谁能来说说这次又发生了什么事?
生:又有2只小鸡跑走了。
师:谁再来完整地说说图意?
强调“原来有、先跑走、又跑走”
生:原来有8只小鸡,先跑走了2只小鸡,又跑走了2只小鸡。现在还剩几只小鸡?
2.列式解答,理解连减的含义。
师:结合情境图,说说算式中的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师:你能仿照“连加”算式给这个算式起个名字吗? 预设 生:“连减”。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呢?(同桌交流,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 预设 生:我摆8根小棒,先拿走2根,剩下6根,再拿走2根,最后剩下4根,就是8-2-2=4。
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连减”。看“8-2-2=4”,算式里有两个减号,从总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像这样的连续相减的减法算式就是“连减”。
读的时候,也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出每一部分,8-2-2=4读作:8减2再减2等于4;计算时,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计算前两个数,即8-2=6,再算6-2=4。
三、游戏巩固:
请同学表演,同学们要注意台上同学人数的变化。
1、 先请5个同学站在台上,接着走了2个,又走了1个,最后剩下多少个?(生列式计算,订正。)
2、 先请4个同学,再请2个同学,再请1个同学,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同学?(生列式计算,订正。)
师:请你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能用连加、连减来计算呢?
预设 生1:家里原来有3个苹果,妈妈先买来了2个,又买来了4个,现在一共有几个苹果?可以用3+2+4来计算。
生2:我原来有8本书,送给弟弟3本,又送给妹妹4本,还剩多少本书?可以用8-3-4来计算。 ……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明明帮奶奶喂小鸡的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情境,既生动地反映出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又让学生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更让学生感受到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其间,采用由扶到放、小组或同桌合作讨论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中用连加、连减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六、全课总结
师:愉快的一天结束了。明明这一天的收获可大了,小朋友,你有哪些收获呢?
七、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分别编一道连加、连减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八、反思
1、在比较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我还可以在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2、在练习看算式画圈中,虽然我演示了一个学生得本子,如果在这里再拿几本学生的本子上来演示,让学生自己来作一个评价,这样的话会更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