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浅谈赵彦春老师《英韵三字经》

(2015-06-13 09:32:56)
标签:

转载

       如果有人说,他能把《三字经》的全篇每句话都用同样的字数来对应并且读起来还是押韵的,你一定会觉得他在说大话。我一开始也是这样想的,直到拜读了赵彦春老师的《英韵三字经》。

       的确,同时做到内容无误,字数相同,韵律和谐的这个想法很大胆、很困难,但是赵老师真的做到了,因而即便是这个思想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作为一个译者,我们的终极理想就是信、达、雅地传达原文应该传达的一切。原文的精髓,原文的形式,原文的韵律,只要是应该翻译出来的,我们都要竭尽所能翻译出来。而不能因为自己的知识有限,水平不够就只翻一个差不多,其结果就是不仅没有完完全全地给读者带来一次带有文化积淀的文化体验,而且对于汉译英来说,中华文化的神韵也将大打折扣。

       初次接触这本《英韵三字经》,就是从这几句开始的: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Man on earth,

Good at birth.

The same nature,

Varies on nurture.

       我在看到这篇的时候,至少有这样几个直观的感受:首先就是不服,我就不信每一部分都能翻得这么押韵。于是我往后翻这本书,翻来翻去我就放弃了,因为这是真的。然后回过头来读了几遍,还没等我从翻译的角度评论一下,我发现我已经背下来了,就像某种咒语一样,根本停不下来。亲爱的读者,现在脑海里是不是已经开始播放Man on earth, Good at birth.了?虽然每句话都只用三个单词来对应,但是细细品味发现奥妙无穷。就The same nature, Varies on nurture. 这句而言,至少我的体会是这样的:第一遍看的时候感觉好奇怪,明明是性相近,习相远。翻译之后怎么还有nurture。于是看第二遍,第二遍的时候也在怀疑,这个nurture不会只是为了与nature押韵吧,顿时微微一笑。可是当我看到第三遍、第四遍的时候,心里却猛然暗自称奇。赵老师在下面的注释说;Human nature deviates due to different nurtures. 所以,这样的对应简直太妙了。这样一来,原文的意义,韵味,形式在英文的表达下尽显风采。

       对于这本书,我还有一个印象非常深刻的地方。就是“幼不学,老何为?”这一句。当时有幸拿着这本书让赵老师帮我写一点励志语。老师写的就是这一句的翻译:A young loafer, An old loser! 对于这句话的翻译,我最想说,他是怎么想到的呢?只用了两个名词短语,竟然让人无可挑剔。其实我觉得对于一个译者来说,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就在于,它能使译文传达出本国的文化内涵,同时又能使目的语国家的读者看得懂,甚至能够引起内心的共鸣。我觉得赵老师真的就做到了。这一句A young loafer, An old loser! 没有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大胆地用名词短语动态对等,韵味语气丝毫不差,实属翻译之佳作。

       读完整本的《英韵三字经》,作为翻译专业的我有一些想法想跟大家分享。

       在平时学习翻译和练习翻译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就是在刚看到原文的时候,脑海里经常会浮动出一些美好的想法,然而在下笔翻译的时候却经常退而取其次。比方说翻译一篇诗歌,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在翻译中国的古诗时,最好译文也是一篇朗朗上口的诗。但实际翻译的时候就会会发现,即便是押韵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所以往往是翻译出来意思为主,押韵的地方也有,但是并不是全部的。

       如果每次我们都这样做的话,中华文化的发扬会有前途吗?不会!我认为不论是现在致力于翻译的人还是即将投入翻译行业的人,尤其对于汉译英来说,传播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我们这个领域与生俱来的使命。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因为知识储备不足或是技巧不足,亦或是思路不够开阔而退而取其次。但是我想说的是,即便这样,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一定不可以放松。你觉得将《三字经》字数不变、意思不差、韵味十足地翻译成英文几乎是难于登天吧,赵彦春老师就做到了。我觉得他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或许百年后又会有许多新的版本,但至少赵老师的这本《英韵三字经》将是许许多多译者的启蒙。这种更高要求自己,敢于挑战与创新的翻译精神将是传播中华文化的不竭动力。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