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统计抗日战争有二十四次大会战,但真正以少胜多的仅此一例

标签:
军事历史文化 |
分类: 虎部队(节选) |
https://p3a.bytecdn.cn/large/168600017adbcf555ba8?imageView2/2/w/1058/h/599
(电视连续剧《长沙保卫战》)
三月二十九日,第三十三师团全线撤退,但当后撤到泗溪西北约五公里时,就开始处处遭到中方各路部队的侧击,为此他们不得不展开全部兵力作战以求解脱。因为轻装救援,第三十三师团所携带的粮食弹药并不多,官兵们陷入了饥饿和极度紧张的状态之中。经过多次苦战,最后连山炮部队的炮弹也全部用光了,处于不能射击的状态,只能靠空投弹药来继续维持。后来当第三十三师团的劫后余生者们在谈到在泗溪一带的作战情况时,仍然心有余悸,认为当时那种凄苦的惨状,实在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四月二日,第三十四师团、第三十三师团先后逃回原驻地,上高会战以中方全胜的结果完美落幕。
此役中国军队重创日军第三十三师团,毙伤第三十四师团步兵指挥官岩永少将、第二一四联队长滨田大佐以下一万五千七百九十二人,击落日机一架,俘虏日军一百多人,缴获山炮、迫击炮十门,步枪一千多支。
这次会战与以往会战最大的一个不同点,是参战中国军队在数量上并不占有很大优势,甚至在上高保卫战中,还明显少于对手,在这样条件下犹能取得完胜,实属难能可贵,也可以说,抗战以来仅此一例。所以何应钦在对新闻记者发表谈话时说:“上高会战,是抗战四年来最精彩之战。”
https://p3a.bytecdn.cn/large/168800036583acdbf898?imageView2/2/w/1058/h/597
(电视连续剧《长沙保卫战》,电视剧中把功劳全都归给了薛岳,但其实战役是由罗卓英指挥的)
正如第十九集团军作战参谋蓝介愚所分析的,上高会战前,广州、武汉、南昌的连连失守,令第十九集团军的多数部队在对日作战时都有些胆怯畏战,但经此一战,畏怯者变成了赣北日军,他们再不敢随随便便举兵西犯了。
“天苍苍,野茫茫,上高东北好战场,锦江夹岸阵堂堂”。上高会战的胜利,固然建立在罗卓英“后退决战”战略的基础之上,但归根结底,七十四军在上高誓死不退,血战数夜,才是致胜的关键。只有战斗的胜利,方能保障战略战术的成功,作为战役指挥者,罗卓英很清楚这一点,他在评点上高会战时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第七十四军好比袋子底,这次袋子底很坚强,没有把敌人漏掉。”
整个上高会战,中国军队共计伤亡两万零三百三十三人,其中七十四军伤亡达到一万零六百五十一人,占总伤亡人数的一半还多,无论是付出的代价还是做出的贡献,七十四军都称得上居功至伟。论功行赏,七十四军被颁授“青天白日飞虎锦旗”,第五十一师荣获国民政府第一号武功状,第五十七师荣获第二号武功状,同时被命名为“虎贲师”,全师官兵都戴上了“虎贲”袖标。
https://p3a.bytecdn.cn/large/16870003000caa29cd49?imageView2/2/w/522/h/432
(第五十七师荣获第二号武功状)
王耀武、李天霞、余程万、张灵甫等将领及有功官兵均获勋章或奖章,其中王耀武被授予第一级别的青天白日勋章。以上锦旗和奖勋章均由重庆派专机送达长沙,再用专车送到上高,由罗卓英代表军委会颁授。
罗卓英在对七十四军全军军官的讲话中说:“记得北伐时期,第四军以‘铁军’闻名。现在是抗战时期,我敢大胆地说,第七十四军是抗战时期的‘铁军’!”
上高会战使七十四军名扬中外,它成为世人心目中名符其实的“抗日铁军”,并一步跨上了其发展史上的巅峰阶段。
(节选自关河五十州《虎部队》)
实体书《虎部队》已出版上市。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