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军事历史文化 |
分类: 当关东军遇到苏联红军(节选) |
https://p3a.bytecdn.cn/large/dde00084fc1b3979d5d?imageView2/2/w/600/h/400
(韩国电影《登陆之日》)
早上11点,联队长长野荣二大佐率领第71联队向高地扑去。高地相距不到1公里,并不远,而且上面空无一人,苏军已经撤得无影无踪,但当日军士兵们喜孜孜地登上高地,欲把膏药旗取下来时,苏军炮弹忽然飞了过来,并且准确无误地落在膏药旗的附近。
苏军插旗的目的,就是要给炮兵指示目标,而步兵撤出,则使得炮兵在轰炸时毫无顾忌。
和长野在一起的通信小队瞬间就被炸没了,长野被炸飞一条腿,负了重伤。包括一名大队长、一名中队长在内,许多官兵死在轰炸中。
第71联队长只好第三次更换联队长,因为上了苏联人的大当,小松原和联队长们一样,也变得垂头丧气,整个下午都没再掀起什么动静。
为什么人家的炮兵打到东打到西,我们家的那些重炮呢?
再研究再分析,认为主要是地形不利,西岸的蒙古高台比东岸高出五六十米,从东岸看不到西岸,所以日军重炮难以发挥威力。
为了确保重炮能打得既准又狠,对步兵切实起到支援作用,关东军独立气球中队被紧急调往诺门罕前线。
1939年7月25日上午,在日军二线驻守部队的上空,气球中队放出了一只巨大的风式观测气球。
https://p3a.bytecdn.cn/large/dde000850363b8aca73?imageView2/2/w/640/h/529
(观测气球)
所谓观测气球,上面是一个填充了氢气的椭圆型飞艇,下面吊一只篮子,供炮兵观察员乘坐,其施放位置一般都在前线阵地后面,以免遭到攻击。
观察气球最兴盛的年代是一战时期,那时无论同盟国还是德国,都有使用,不过一战后,已经更多地被侦察飞机所代替,只有日本人还拿它当个宝。
在一望无际的荒野上,突然升起这么一只乌黑的大气球,特别引人注目,远远望去,就像来了一个走路趔趔趄趄的胖和尚,或者是谁丢出的大黑茄子。
三角山上的卫生兵们都看到了观测气球,这么多天来他们尝够了苏军火力所给予的痛苦体验,因此松平一见大吃一惊,脱口而出:“混蛋,在这种地方升起这么大一个黑茄子,岂不是找死吗?”
果然,观测气球升起不到十分钟,苏联空军便出动三机编队,以超低空突袭的方式,向观测气球围拢过来。
观测气球本身没有防御能力,但其周围一般都有高射炮和巡逻战斗机的保护,加上不在最前沿,因此攻击观测气球一般被认为是冒险行动,只有那些艺高胆大的王牌飞行员才乐于尝试,他们也被称作是“气球破坏者”。
https://p3a.bytecdn.cn/large/e4f0005fe1903e6f3cb?imageView2/2/w/640/h/462
(高射机枪)
苏联飞行员倒并不需要有如此胆略。观战的卫生兵起先还以为有航空兵在空中警戒和保护,找了半天也没有发现飞机的影子,倒是不少苏联飞机从头顶一掠而过。
到这个时候为止,飞行集团的战机早已不敷使用,很难对观测气球担负起应有的护卫责任。
除了一门高射机关炮,观测气球旁边什么保护措施也没有,这使得士气高涨的苏联飞行员无所顾忌,争相加入“气球破坏者”的行列。
一架苏军伊-16乘高射炮被同伴所吸引,几乎贴着地面飞来,只听得一阵“哒哒哒”的猛烈扫射,观测气球瞬间变色,化成了一团通红通红的火焰。接着,轰的一声发生剧烈爆炸,连累篮子里的炮兵观察员也一道死翘翘了。
一个气球被炸事小,但它给目击者带来的心理冲击实在不小,日军前线官兵为此沮丧万分。
(节选自关河五十州《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
实体书《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已出版上市。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