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文化 |
分类: 民国总理段祺瑞 |
http://p3.pstatp.com/large/3d0006bf6a751bcf9b
(早年隐居时期的袁世凯)
河南彰德是袁世凯遭载沣驱逐后的所居之地。多年前,这里是他东山再起的基地,在他准备重返京城的头一天晚上,全家人曾因此欢天喜地,他却忽然叹了口气,说:“你们不要高兴了,我是不愿意出去的,这次出去了,怕是不能够好好回来啊!”
就当时的情形而言,“不愿意出去”当然是假的,它所表露出的,只是袁世凯对于前途莫测的某种担忧。可是等到袁世凯不再恋栈,真的想回彰德养老时,他的病情却越来越沉重。袁克定及其家人急得手忙脚乱,遍请名医,且中西药并进,但都无济于事。
1916年6月5日,袁世凯紧急召见段祺瑞。因为自觉得不到袁世凯的完全信任和支持,段祺瑞此前早已提出辞呈,但是当得知袁世凯病势加剧且相召时,他还是携同夫人张佩蘅匆匆赶往袁府探视。
http://p3.pstatp.com/large/61000378b67322532b(袁世凯及其儿女)
除了段祺瑞,被袁世凯相召的还有徐世昌、王士珍等。他们都坐着汽车而来,随同前来的家人自然也不少,在主人进入袁府后, 这些家人聚在一块儿,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着老袁的病情。
有尚不知情的问道:“总统怎么样了?”得到的回答是:“听说还是发烧,心里起急。”那些比较了解情况的则断言:“打紧板了,一时不如一时,恐怕好不了了。”
徐世昌、王士珍等人去的早一些,见段祺瑞赶到,众人全都移步闪开,以便让他走近病床。
病床上的袁世凯虽然神志清醒,还能勉强坐起来,但连睁开眼睛都已很困难了。一看这样子,段祺瑞就知道情况不妙,他赶紧压低声音问道:“总统有何吩咐,敬请说吧!”
见段祺瑞到来,袁世凯用极其微弱的声音对他说:“芝泉,我不行了,以后全靠你了。”说完就闭上了眼。
袁氏在北洋军中习惯运用“一手拿官和钱,一手拿刀”不假,但他与段祺瑞的历史关系又有所不同。自小站练兵开始,两人便志气相投,彼此来往频繁,常常一聊就是一天,长此以往,也造就了他们之间绵延长达几十年的友谊。
http://p3.pstatp.com/large/6100037aab5170d987(小站练兵时期的军官合影)
相比于功利的诱惑,友谊和曾经的志同道合总是更能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不管袁、段曾有过怎样的不快,从重新见面的那一刻起,之前的种种怨恨和不满便已从彼此心中被一笔勾销。
过了一会,等袁世凯重新睁开眼睛,段祺瑞忙劝慰道:“总统的病会慢慢好起来的。”袁世凯听后嘴角露出了一丝苦笑,随即又呻吟起来。
在医生的劝导下,众人离开了袁府。段祺瑞离开时脸色阴暗,表情显得非常沉痛。
第二天,袁世凯病危。段祺瑞等人再次赶到袁府,在病床前候命。徐世昌轻声问道:“总统还有什么交代吗?”
袁世凯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了“约法”两个字,病榻旁的袁克定又抢着补充了一句:“金匮石屋?”袁世凯点了点头,此时他已经不能说话了。
6月6日,上午10点40分,袁世凯于昏迷中去世,史册中属于他的那一页,就这样被无情地翻了过去。
(节选自关河五十州《民国总理段祺瑞》)
实体书《民国总理段祺瑞》现已出版上市。
http://p3.pstatp.com/large/9606/7926323457
点击这里,您还可以读到更精彩的文章:八路军能在太行山站住脚,这一战起到了关键作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