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关河五十州围脖
关河五十州围脖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063
  • 关注人气:7,0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虎部队》节选(6)

(2014-12-09 09:28:38)
标签:

军事

分类: 虎部队(节选)

在认识投笔从戎的教师后,卡尔逊走进一间部队伙食房。一名炊事兵好奇地问他:“在你们国家,人们都吃些什么?”

卡尔逊如实回答:“肉、土豆、碗豆和玉米。”

“不吃米饭?”

“也吃一点,但我们常把它当甜食。”

用来活命的米饭居然被当成甜食或是点心?炊事兵完全无法想像,他被震倒了。

话题接着就转到了卡尔逊的皮靴上:“你穿这么重的鞋怎么能走路?”

卡尔逊一时不知如何解释才好,只能说:“我习惯了这种靴子,而且它能保证我的脚不吃泥巴和石头的苦头。”

炊事兵穿的是一双布鞋,他不能认同卡尔逊的说法:“如果是在泥地里,我就脱掉鞋。”

穿着一针针缝起的布鞋或是光着脚,然后为抵抗日本人而拼命流血,士兵们称之为“民族自救”

“敌人想霸占我们的家园,如果我们一齐努力,就能打败他们!”

在回城的路上,卡尔逊想,日本肯定是弄错了一件事,他们以为可以像过去那样欺负中国,可以继续蹬鼻子上脸地捞到无穷多的好处,却没想过这个民族一旦爆发出来,力量会有多大。

正如卡尔逊所认识到的,在这十年里,中国军民确实已逐渐形成一种共识,那就是,国内战争是一回事,抵抗外来侵略又是另外一回事。

日本人当然不能理解这种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在日本的昭和时代,从平民百姓到军政首脑,再到天皇,都被潮涌般的军国主义狂热情绪所裹挟着,其内心的优越感就像肥皂泡一样撑得欲裂还胀,他们认为所谓民族精神,只有他们才配有,什么时候轮到积贫积弱的中国了?

中国军队在上海的抵抗,惹得日本政府恼羞成怒,首相近卫文磨发表讲话,声称:“日本的行动方针是把中国打得屈膝投降,使它不再有战斗的精神。”

中国的领土面积太大,在侵华策略上,日本开始想的是慢慢吃,以免过于着急噎着自己,所以“七七事变”后,政府和军方所表露出来的胃口,只是控制河北、山西、山东、察哈尔和绥远五个北方省份。近卫的恫吓则表明,他们已决定摒弃这种一省一省吞食的“不扩大政策”,这就要露胳膊挽袖子,全面征服中国了。

从九月一日起,日军不断增兵上海。参加淞沪会战的中国军队都感到压力倍增,一般情况下,他们是白天防守,晚上再向日军发起攻击,但是在日军有所警备的情况下,夜战已很难再像刚开始那样收到奇效。

五十八师有一个贵州籍的营长,名叫童刚。他有一个私交甚好的黄埔同学在独三十四旅,正好独三十四旅的防线又紧挨着五十八师,童刚便抽了个空去看望老同学。两人近十年不见,自然是亲密热络得不得了,当天同学挽留童刚吃饭,饭还没吃完,副营长就打电话让童刚回去,说部队要在晚间出击罗店。

握别时,童刚对同学说:“等打完胜仗回来再见。”但是他没有能够实现这个承诺,在夜战中童刚头部中弹,不幸以身殉国。

即便不主动出击,一动不动地呆在家里防守也不是一件乐事。由于处于滨海地区,水位比较高,地面下挖一米就可以见到水,往后挖得越深,坑里的积水越多,士兵们的双脚只能长时间浸泡在浑浊的泥水里。同时为了防空,很多阵地上白天都不能生火做饭,只能依靠后方送来的饭菜,在晚上吃一顿。碰到运气不好,送饭菜的后勤人员在半途中就连人带物被炸光了,那样的话,就连晚饭也没得吃了,要想不饿死,便唯有用身边有限的炒米和积水来充饥裹腹。

“仗打得苦啊。”在五十八师任代营长的吴亚夫记不清呆在壕沟里的那段时间是怎么熬过来的,他只知道密密麻麻的炮弹连续不断地从头顶呼呼地飞过去,爆炸声震耳欲聋。

被掩盖在死亡暴雨之下的中国军人并未被艰苦困苦所吓倒,当日军停止炮击,用步兵发动进攻时,迎接他们的仍然是猛烈的机步枪子弹,没有一支中国军队主动选择从关键位置后退。

截止九月九日,登陆长江南岸的两个日军师团因伤亡惨重,已无力再发动进攻。日本统帅部被迫再次增兵,随着援兵的到来,正面日军重新变得活跃起来。在两次进攻五十一师驻守的施相公庙阵地未果后,他们又采用步车协同作战的方式,将矛头对准了五十八师。

作为甲种师,五十八师在中国军队中的火力配备算是不错的,从山野炮到迫击炮、平射炮都有,尽管数量不多,但若用到战斗中去,作用已是不小。五十八师进入阵地时,当地居民还有很多没有撤走,知道部队要部署炮兵阵地,老百姓不仅主动拆掉自己的住房,为炮弹清除射界,还找来大棚、麻袋之类的东西,搭在挖好的战壕上面做掩护。

日军往上一攻,五十八师立即组织炮火集中轰击。那天刚下过雨,雨后泥泞,日军爬虫一样的坦克大多陷在泥里,失去掩护的步兵被炸了个昏天黑地。五十八师乘势冲杀,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喊杀声一时响彻天地。

 

《虎部队》节选(6)
   同名实体书简介:第七十四军是正面抗日战场上的首席王牌军,以致于它出现在哪里,哪里就能出现转机,日军因此称之为“虎部队”(虎の子),战场上畏之如虎。《虎部队》以抗战时期的第七十四军为主线,集中描述了这支代号“辉煌”的部队从创建到走向巅峰的整个过程,并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表现了正面抗日战场的全景。

卓越购书地址:http://t.cn/RzQnmKy

当当购书地址:http://t.cn/RzihJtn

京东购书地址:http://t.cn/RzihJt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