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河山一寸血(951)

标签:
白崇禧大陆交通线一寸河山一寸血文化 |
分类: 一寸河山一寸血 |
可是白崇禧说不好。
小诸葛原先在广西乃至全国军界的威望很高,广西人更把他看作是“战神”,认为只要他到哪里,仗就一定能打赢,白崇禧也颇为自负,抗战以来,一直想着要创造经典给世人瞧瞧。
可惜的是,抗战中凡与大捷沾边的战役几乎都不是他主导的,即如台儿庄大战,那还主要是李宗仁的功劳,他不过是起一个幕僚长的作用而已,倒是在桂南会战中,反而让人有了一种英雄迟暮的感觉:“战神”不灵了,诸葛似乎也没有传说中的神机妙算。
白崇禧的参谋业务一流,但他并不甘于只做幕僚长,就像他也不情愿在李宗仁身边摇扇子一样,可是自桂南会战后,战场上能让他发挥的机会少之又有。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他曾亲临长沙,却惹得薛岳大发脾气,认为是抢功劳来了,当着面拉下脸:我打仗不行,要不你来指挥吧。
白崇禧又尴尬又恼火,只得哪里来还回哪里去。
时隔几年,没想到那么不可一世的老虎仔也被人家打得到处跑,这不正好是我施展才能,恢复声名的机遇吗?
白崇禧打算在桂林组织一次大会战,就象第三次长沙会战那样的:不能光坐着挨打,还要攻!
在军事会议上,白崇禧强调,桂林城内无需配备过多兵力,几个师用于防守足矣,其它的都到城外去,依城野战,可将日军主力各个击破。
几个师能守住桂林?
没人信。
白崇禧信,依据是内战时期,滇军围攻南宁,桂军战将韦云淞在南宁一守几个月,最后他亲自组织兵力在南宁城外来个反包围,从而将滇军一举击败。
韦云淞守南宁时,把存粮都吃光了,靠吃黑豆才生存下来,白崇禧始终引以为豪,并特地将守城桂军开始吃黑豆的那一天定为“黑豆节”。
黑豆的光荣可以延续,我现在就任命韦云淞这一擅守之将来镇守桂林,只要死守三个月,以“死守待援”和“里外夹击”的双重战术,定然能重铸昔日辉煌。
仍然是一片沉默。
内战那会,桂军和滇军属于水平差不多的对手,当然可以靠吃黑豆熬下来,可这都什么时候了,日军的战斗力是很多年前的滇军能比的吗?
韦云淞擅守,人傅作义比他还牛,太原不照样一天就失守了,这就叫时空错位,而白崇禧在抗战中吃亏,很多时候也是看不到这一点,身上背的荣誉包袱太重。
别人称你是“战神”,那是过去时,对象不一样了,内战经验没法照搬照套。
张发奎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北伐时候的老铁军军长,几乎百战百胜,然而首次独立指挥九江之战便让人大跌眼镜。
你必须明白,这个世界的变化实在有够快。
张发奎早就明白了这一点,而且他亲眼看到从前线撤下的桂军已成疲惫之师,个个精神不振,情绪沮丧,你让他们全部集中在桂林固守,人多力量大,或许还能有所作为。决战?哪有这个本钱。
可他心里明白,嘴上却表示完全赞成白崇禧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