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河山一寸血(914)

标签:
松山战役一寸河山一寸血文化 |
分类: 一寸河山一寸血 |
将计就计,却没能让日军中计。
卫立煌还不知道,当时中国军队的来往密码已全部被日军破译,他的所有电令可以一字不漏地到达对手桌上,第56师团也早就在松山部署了一个大队,计有1300多人。
卫立煌也许不清楚个中内幕,可是他只需根据多年沙场经验,就可以判断出松山之敌决不止几百,而应在千人以上,再观察新28师的攻击情况,官兵们不是不卖力,而是实在没力了。
显然,没力了就得换有力的,可是两大集团军都上去了,无论腾冲还是龙陵,都处在激烈的相持缠斗之中,他们还恨不得再伸手向你要援兵呢。
松山如此难搞,抽少了没用,抽多了,那两边就可能要失血晕过去了。
好在卫立煌可以自力更生。他不像去印度的郑洞国,后者就是一个空头指挥官,门口连站岗放哨的都没有,卫立煌不同,他不仅可以自如地调度两个集团军,还掌握着一支直辖军。
这支直辖军,就是郑洞国出国前留下的第8军,现任军长为何绍周。
何绍周是军政部长何应钦的侄子,毕业于黄埔第一期。他为人谨慎,尽管叔叔身居高位,自己资历又深,但并不倚老卖老,不仅平时待人接物谦逊周到,在治军作战方面也非常认真。
可是有时候人还是得有点运气才行。
淞沪会战时,何绍周担任税警总团支队司令官,由于美式军团不服黄埔的“水土”,导致开局不利,只得把位置让给了孙立人。
人一下来,上去就不容易。到组织第二次远征前,何绍周总算熬出头,又当上了军长。
从卫立煌那里领命之后,何绍周立即点起五万精兵,把新28师换了下来。
真是不打不知道,一打吓一跳,不是难,而是太难了。
在第8军发起的首轮攻击中,经过轻重火炮炒油锅似的反复轰炸,日军重火力已经基本被打坍掉了,连遮蔽堡垒的树木都化为灰烬。
但是无论多猛的火炮,都始终奈何不了那些堡垒,就算你知道它们在哪里。
当步兵冲上山,为免误伤,只能使用近战武器,而用步机枪与武装到牙齿的堡垒较量,就如同堂吉诃德挺着长矛剌风车,要多吃亏就有多吃亏。
何绍周组织爆破手,抱着炸药包去炸敌堡,然而没走多远,就被打倒在射孔前。
无法摧毁的堡垒成了进攻松山的最大难题。
在中条山时,苏联顾问曾告诉卫立煌,什么才是真正的现代防御工事,现在第18师团苦心营造的松山要塞,恰如对这一名词的最好诠释。
松山要塞的大小堡垒均深入地下,上面用多达三四层的树干和泥土覆盖,光积土即有一米多厚,中间再铺钢板,加上伪装巧妙,天上落的炸弹和地上甩的炮弹均难以命中,更不容易予以破坏。
高黎贡山的工事已算坚固,可是仍远远不及松山。第56师团在松山也做了长期固守的准备,地下有小型发电厂,可以提供照明,粮草弹药则储藏丰富,短时间内足够消耗。
“龙兵团”曾放出狂言:中国军队不牺牲十万人,休想攻取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