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河山一寸血(882)

标签:
孙立人野人山战役一寸河山一寸血文化 |
分类: 一寸河山一寸血 |
在中国驻印军中,有美式训练传统,且编制基本完整的孙立人新38师率先完成整训,并已于1943年3月早早投入了野人山战役。
史迪威不是一无是处,这位美国将军也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反攻缅北的决心,而要反攻缅北,必须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即修筑一条可供运送重型装备和物资的公路。
这条公路要经过野人山,可那里已被日军所侵入,孙立人的任务是为工兵开路。
野人山埋葬过第5军,此处山高林密,仰不见日,其凶险可想而知。
那些曾击倒第5军的妖魔鬼怪一一袭来,其一是蚂蝗,这种恶心虫子在野人山到处都是,防不胜防,它咬人不痛,等到你发觉,血也被它吸饱了。更可怕的是虐蚊,一旦被叮上,虐疾发病率在百分之四十以上,这在原始森林中就等于被判了死刑。
与可怜的第5军相比,新38师绝对是被幸运之神摸过顶的,从前撤出缅甸时,他们用不着翻越野人山,如今要过野人山了,又有了稳定而充裕的后勤保障。
英美作战,讲究的就是“唯物”,中国驻印军的待遇和英美军还差着老大一截,但与国内相比,那不啻是一天一地。
罐头食品多得吃不完,虽然那东西没有蔬菜可口,但营养上去了,足可以让士兵变成一只只小老虎,身体棒,牙口好,疾病自然要退避三舍。
国内药品稀有,这里却应有尽有,包括治疗虐疾的奎宁,这也就把非战斗减员降到了最低——你就算是整天赤着膊喂蚊子,由着蚂蝗来咬,要想马上生病被抬回去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包括新38师在内,整支驻印军最缺的其实是丛林战的经验和能力。
此前,驻印军专门在印度进行过丛林战的训练,但一打之后就发现,演练与实战确实不能划等号,丛林战的艰苦程度也远超平原战。
新一轮丛林历险,最大的对手已不是毒虫猛兽,而是人——更加富有丛林作战经验的日军小股部队。
在野人山,日军的防御阵地都设在要道两侧的密林深处,阵地成圆圈形,里面交通壕四通八达,此外他们还在大树上用沙包筑成小碉堡,或者干脆将精于射击的狙击手绑在树上,带好粮食和弹药,居高临下,专门袭击你的带队指挥官,几乎是百发百中。
由于大兵团无法展开,孙立人只能以连为单位为进行轮番攻击,而这样一个规模很小的野人山战役,竟然阵亡了30多个连长,等于全师步兵连的连长都重新换过一遍还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