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河山一寸血(862)

标签:
鄂西会战陈诚孙连仲横山勇一寸河山一寸血文化 |
分类: 一寸河山一寸血 |
由于第六战区成了重庆的看门虎,因此部队进行了相对集中,第五战区的冯治安、王缵绪都划了过来,已囊括5个集团军多达14个军的兵力。
可是人再多,防守时都会显少,而且说来说去,真正能打的精锐也就那几个,究竟怎么摆,涉及到攻防关键。
陈诚召集幕僚和各部将佐商讨,起初的主流意见是重点看住两翼,要么在鄂北的襄樊设防,要么在湘西的常德扎营。
沿江当然也要设兵,不过无需太多,理由是长江夹岸山路十分崎岖,大部分是羊肠小道,单个人马赶路都很困难,更别说大部队行军了,没准走着走着就走到江里面去了。
派几个人放放哨,足矣。
陈诚却以为不然。
两翼哪怕是像宜昌那样丢城失地,毕竟不会动摇根本,还有充裕的补救时间,可是江防如果空虚了,日军就会长驱直入,那样重庆必危,后果不堪设想。
说到关系陪都安全,谁敢轻视?
于是包括第18军在内的三个精锐军便依次配置到了江防一线,并以石牌要塞为中心构筑了系统的防御阵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钢筋混凝土工事。
最重要的一步棋子就这么落了下去,未来之战,陈诚至少可以做到战略不出错了。
5月5日,横山勇发动鄂西会战,然而陈诚这时却不在任上。
救火队长嘛,当然是哪里需要往哪里去。第一次远征缅甸失败后,中国统帅部就计划在云南重组远征军,陈诚干这个活去了,代替他的是孙连仲。
孙连仲擅于打中小范围的苦仗恶仗,唯一的缺陷是此前未独立指挥过战区级别的大兵团作战,在“狡狯异常”的横山勇面前,还是显得嫩了那么一点。
自横山勇出兵洪湖后,他要达到什么样的作战企图,进攻重点在哪里,一直困惑着这位西北军出身的大将。
横山勇的招数确实吊诡,一般人很难猜得透。鄂西会战前,他似乎是沿袭过去第11军“短切突击”战术,仅仅是沿江窜扰一下就会缩回大本营,但在鄂西会战开始后,忽然又做出了要大举进攻常德的架势。
日军会从两翼,包括常德突进,本来就是可以预料到的,孙连仲决定亲赴常德坐镇指挥,可他刚刚到达常德,横山勇又忽然转锋西向,走起了沿江西进的路子。
第11军虽是专门负责进攻的战略军,但也不敢不对防区进行警备,所以不可能一次性把大部分兵力都抽调出来,横山勇为此采取了“逐次递进”的新战术,即到一个阶段就向最前沿添一个师团。
移师西向之后,驻宜昌的第13师团便添了进来,使得日军的突击规模看上去越来越大,“进攻之矛”也越来越锐利,光在心理上就会使对手徒增压力。
四任司令官都没想到的,横山勇想到了,关东军方面军司令官岂是白当的。
至此孙连仲的指挥完全陷入混乱,一度对部队失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