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河山一寸血(834)
标签:
陈纳德志愿航空队一寸河山一寸血文化 |
分类: 一寸河山一寸血 |
美国军事代表团的主要成员也都是正规军人,平时接受的无外乎是纪律严明这一套,于是回去后他们就向上写了份报告,说志愿航空队就算是参战,也坚持不了两个星期。
事实上,陈纳德实施的管理方式,就和现在的微软等企业一样,是一种快乐管理。
陈纳德明白,他所制定的战术,对飞行员个人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都要求极高。只有让小伙子们在生活中做到随意和开心,到时他们才不会紧张,也才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冒险潜能和机灵劲。
天才的作为,从来不是一般俗人所能理解的,面对外界的争议与不解,成绩才是反击的最好武器。
1941年12月20日,志愿航空队与来袭的日本轰炸机群在昆明上空不期而遇。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对重庆的集中轰炸行动已经结束,其主要目标也转向昆明,因为那里是分发援华物资的集散地。
此时日本海军航空队已移师东南亚,在中国大陆上空耀武扬威的变成了陆军航空队,值得注意的是,远袭昆明的这支陆航轰炸机群却并无战斗机用于护航。
人一自大,脑子里往往就不存在规则二字。淞沪空战时,海军航空队以惨重的代价总结出一条规则,即轰炸机必须由战斗机护航。这条规则曾经被两家航空队视为金科玉律,如今则早就被抛到了爪哇国,原因很简单,都可以到对方机场去拔旗了,还不是想炸哪里就炸哪里,要战斗机作甚?
然而单纯的轰炸机群也并不容易对付。
经过四年在华作战经验的积累,日本轰炸机飞行员大多是精于空中格斗的高手,尤其战术纪律非常严格,轰炸机编队的每一架飞机都可以做到高度协同。
陈纳德破解轰炸机群的法子,同样是击其弱点。
日本的榆木脑袋们已经被训僵化掉了,只知道摆一种阵形,只要你想办法把阵形打乱,他们就会像一群被拔掉电源的机器人那样停止运作,这时候你想怎么点名就怎么点名。
志愿航空队冲过去后,当头便是“要你命三板斧”:高速俯冲,瞬间猛射,高速脱离。
日本人从来没有见识过如此诧异的战术,一时间惊得目瞪口呆。
和陈纳德预计得一模一样,被搅乱之后的轰炸机根本不知如何应变,个个像丢了魂似地停留在原先位置,几乎是任人宰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