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河山一寸血(715)

标签:
陈纳德武汉空战一寸河山一寸血文化 |
分类: 一寸河山一寸血 |
年轻飞行员们的笑容全都僵住了。
多么奇异的战术,从来没有见过,也从来没有听过,更别说尝试。
陈纳德并不是在对着中国学生信口开河。他做飞行员时就亲身试验过,曾经利用一个固定起落架,撞掉过对手的机翼甚至机尾。
下了课,飞行员们还不肯走,纷纷围着陈纳德问这问那,因为他们仍然不敢相信这种战术的实际使用效果。
尝试的机会很快到了。中日飞机在武汉之外的天空狭路相逢,要放在从前,也许中国飞行员只能落荒而逃,不过 陈老师不是说了吗,日本飞机是个“脆脆”,不经打,揍它。
一勾枪机,坏了,机枪卡了壳,打不出去。
危急关头,飞行员想起了“陈氏防身术”,不仅没跑,反而还直冲了过去,像陈纳德传授的那样,用自己的机翼搭住了对方的机翼。
一个回合结束,被撕破机翼的却不是日机,而是中国飞机,后者打着转落了下去。万幸的是,总算迫降成功,中国飞行员只是眼睛受了点轻伤。
第二天,这个飞行员气冲冲地找到陈纳德质问:我一点不差地照你的办法去做了,可怎么会是这样一种结果?
陈纳德也很奇怪,问过之后啼笑皆非。
原来当天与之对阵的不是96式战斗机,而是日本海军航空队的轰炸机,那是机身最结实的一种飞机。
老大,我让你撞96,你却去碰轰炸机,看来你的眼睛还真有点不好使,难怪会受伤了。
眼睛如此不好使的,当然只是少数,大部分飞行员使用冲撞战术都获得了成功,他们以很轻微的损失,就连根拔掉了日本战斗机的机翼。
胜利带来了胆量,也带来了自信。当日军轰炸机群在战斗机的护卫下,再次集体飞临武汉上空时,中国空军立即整队上前阻击。
1938年2月18日,爆发了第一次武汉大空战。一战下来,日机被击落13架,仅四大队新任大队长李桂丹一人就击落3架。
可是对于陈纳德来说,除了胜利的喜悦,更多的还有悲伤和惋惜。因为这一战,中国空军又牺牲了五名优秀飞行员,李桂丹本人也在其中,至此,正选的空军“四大天王”无一幸存者。
“2.18”空战后,苏联空军成为保卫武汉上空的主力军,因此有足足两个月时间,日本航空队都不敢再到武汉上空来捣乱,只能趁晚上搞一些偷袭的小把戏。
很明显,这帮家伙不会这么容易善罢甘休,一定还会找个时间来热闹一下。可究竟会是哪一天呢?
随着苏联军援的陆续到位,中国空军开始全面更换装备,能用于作战的飞机达到了217架,其中战斗机有159架,接近于七七事变以前的数量,至少在硬件上已重新具备与日机抗衡的水准。
一天,中国飞行员在试飞过程中,突然发现底下有一架日机通过,于是立即俯冲下去,一击即中。
这架不经揍的飞机原来是一架侦察机,检点残骸,发现里面有个死鬼竟然佩戴着金质领章。
什么样的人戴这个东西?当然不是一般人,而是日本航空队的高官。
搜出的日记显示,原来这个高官是到前线来视察的,却不料正好成为中国空军新机试飞的祭品,日记还透露,4月29日是天长节,航空队要用轰炸武汉来给天皇裕仁献礼。
由此陈纳德获得了一个重要信息,但这还只是信息。在侦察机失事后,日本航空队还会不会照此计划执行,仍然得打上一个硕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