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面抗日战场(476)

(2011-07-24 20:21:37)
标签:

崔振伦

廊坊

日军

杜巍然

正面抗日战场

文化

分类: 一寸河山一寸血

正面抗日战场(476)
      日军在廊坊推炮车,二十九军差点帮着一道推

 

 

廊坊那时还不是市,是镇,而且是个小镇,驻守该地的是张自忠师第113226团。

看到这里,我们或许会生出一个疑问,既然必经之地驻有重兵,难道我们没有办法卡断日军这条“生命补给线”吗?

事实上,29军与日方是有临时协定的,上面规定,如果日军有列车通过廊坊,若不经过226团的许可,一律不准放行。宋哲元也曾声明在先,不允许日军利用这段铁路线作军运。可是问题在于日军向丰台增援时,根本就不从铁路上走。

那从哪里走呢?

从公路上走。

汽车运送或者干脆徒步行军,明白着就是要绕过“列车”这个禁忌。

当然公路也不是铺在天上的,它同样得经过廊坊的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叫做杨村。

杨村驻有226团的一个连,他们的任务就是日日夜夜对日军进行监视。

注意,是监视,不是拦截。

一段时间里,卢沟桥打得昏天黑地,官兵们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天津日军及其辎重川流不息地往丰台开去,而谁都知道,那就是开过去打卢沟桥友军的,你说大家心里能是个滋味吗。

杨村的这个连于是一天数次请缨作战,得到的答复无一例外都是令人失望的“严令拒绝”。

终于,忍不住了。

连长杜巍然一个电话打到团长那里。

请另外派个连长来吧,我不想在这里干了。

团长很奇怪,问为什么。

杜连长摊开双手:没法干啊,下面的官兵都忍不住要打,万一真打起来,我是压不住的,那样责任就大了,到不如现在就先下来。

226团的团长叫崔振伦。他与金振中一样,也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兵。

此时,团长的心情其实与连长没什么两样。手上拿着枪却不让打,别说下面的连长,他当团长的又何尝不觉得窝囊透顶。

但是军队是有军纪的,尤其张自忠治军十分严格,一般情况下,绝不容许下属有任何违背上级命令的举动。

知道团长也很为难,杜连长压了压火气,忽然想到了一个主意。

你看这样好不好,如果公开打不行,我们就改装成土匪,离开杨树这里,到别的地方去打鬼子,而且打了就跑,绝不给本师惹祸。

崔振伦一听,主意是不错,可还是得向上面请示一下,要不然,若是追查的话,咱们还是要吃不了兜着走啊。

因为当时的旅长刘振三正在庐山受训,崔振伦便找到旅参谋长李树人,把事情一说,参谋长也觉得有理,后者便出面打了报告上去请战。

结果得到的仍然是回票一张。

不允许!

从旅到团到连,都看出来了,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不让打就是不让打,哪怕是看着自家兄弟在那里遭罪。

不久,崔振伦又接到了杜巍然的电话。

不是又要请战吧,真是头都大了。

幸好不是。

杜连长说,是这样的,日军的一辆辎重汽车陷到泥里面去了,跟只乌龟一样,站又站不起,爬又爬不出。

你们不是说不让打吗,可是那汽车一直陷着也不是个办法,所以得请示一下,怎么办。

依着崔振伦的性子,就应该把这汽车砸了算数。听杜巍然的语气,似乎也是这个意思,就等他下命令了。

但是别急,上面现在对这种事看得很严,所以还是得先向领导汇报了再说。

师部的指示再次令崔团长瞠目结舌,竟然是“责令”杜巍然连“帮助”日军一道把汽车拖走。

不但不打,还要出手相助,实际上就意味着在帮外人打自家兄弟,这种命令怎么传达法,到了连队,肯定要挨官兵骂的。可是如果不照样传达下去的话,又面临着违令之责,得军法从事。

崔振伦在房间里急得团团乱转,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苦无良策的时候,日本人倒主动来解围了。

他们自己把车开出了泥潭。

冷汗直冒的崔振伦后来才知道,原来那个“潭”是杜巍然连故意设置的“绊马索”!

上头不让打,下头要闹事,崔振伦和李树人参谋长反复商量,只能把杜巍然连从杨村调走,以免再让自己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可以说,“七七事变”以来,丰台日军之所以一直能撑住,很大程度上缘于天津驻屯军的不断增援,而天津援军之所以能保持畅通无阻,又不能不说是张自忠师袖手旁观、隔岸观火的结果。

不施以援手也就罢了,下面还有更让人难以接受的。

张自忠开始越厨代庖,插手干预冯冶安师的作战行动了。

在金振中与日军反复争夺卢沟铁桥时,冯治安曾经和何基沣探讨过,要想把宛平战场的局面完全扳过来,光争一个桥是没有用的,即使今天我们拿下来,明天也可能再被敌人夺回去。

两人都把目光集中在了一个地方。

丰台。

知道我们打仗为什么那么别扭吗?

就因为丰台在日军手里。作为拱卫京华的宛平和卢沟桥,本来枪口是应该朝西的,现在反过来了,得朝着东面打。长久以往,自然只能越打越被动。

丰台的战略价值,日本人是很清楚的。

天津驻屯军参谋长桥本群后来承认,丰台为交通要地,占据此处非常重要,说明日军窥视此处诚非一日。远在日本本土,但对华北洞若观火的石原莞尔更是一语道破“天机”,称日军驻兵丰台,是“七七事变”得以爆发的直接原因。

当初,王冷斋宁死不愿让日本人得到大井村的一寸土地,就缘于他深知大井村位于宛平侧背,对城桥威胁太大。惜乎宋哲元贵为一方诸侯,百战之将,为保一时苟安,竟在两次“丰台事件”中,将如此举足轻重的战略要地轻易许人,真乃大失策也,误己误国,莫此为甚。

冯何计议已定,光夺回铁桥是不够的,最关键的还要把丰台日军予以消灭或驱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