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面抗日战场(468)

(2011-07-20 17:58:36)
标签:

王冷斋

《左传》

宛平城

樱井

正面抗日战场

文化

分类: 一寸河山一寸血

正面抗日战场(468)
         时刻准备挑衅的“华北驻屯军”

 

 

松井一本正经地说:还是请王专员说说士兵失踪的经过吧,他是怎么失踪的,究竟是被什么人掠去的。

这个问题就像是从面团中硬生生拉出来的。

王冷斋简直啼笑皆非:你们士兵失踪,又不是我扣留的,我怎么会知道?你们自己去问他一下,不就全清楚了。

机关长的“荒唐提问”把他的下属都快给雷倒了。见场面即将陷入尴尬,特务机关顾问樱井赶紧上来“补位”:话虽没错,但你要知道,这个士兵是在你们的辖区里失踪的,如果不是“中国抗日分子”进行绑架,还能是他自己把自己藏起来不成?

王冷斋冷笑一声:是不是他自己藏起来的,也得问问他自己。或者他想学习当年的南京领事藏本,喜欢玩躲猫猫也说不定呢。

一说到“藏本事件”,松井和樱井就像被揭了伤疤一样跳了起来。

这不一样,不一样,怎么能拿来作对比呢。

王冷斋说,好,那我们暂时撇开“藏本事件”,先来分析一下,看看“士兵绑架事件”有没有一点起码的真实性。

首先,这件事发生在深更半夜。那个时候,宛平城门早就关闭了,日军是在城外演习的,请问他是怎么进城的呢,莫非他翼生双翅,会凌空飞翔不成。

其次,你们说他是被绑架的。请问,谁看到了,有没有人证物证?

最后,毫无疑问,看到这件事的人一定也是你们的人,那我倒要请问一句:这位仁兄当时既然看到,为什么不及时组织营救呢。

王冷斋不愧名士,其出色辩才和严丝合缝的逻辑推理能力不是松井这些人所能向背的。只寥寥几句话,就点出了事件中的诸多破绽,一下子便使气势汹汹而来的日本人陷入了被动之中。

松井张口结舌,他想不出什么反驳的话,只得拿起了强词夺理这个法宝。

那我们的人失踪了总是事实吧。不进城搜查一下,怎么知道不是被绑架的呢?

那位一惯给上司打掩护,扮恶人的秘书斋藤也连忙跳出做配合,张牙舞爪地叫道:一定要进城搜查,否则的话就施以武力。

王冷斋岂能相让,遂疾言厉色地予以回击:这是你们计划中早就准备好的吧。如欲讨诸武力,29军一定奉陪到底!

一到这种时候,松井就知道很难再进行下去了。跟王冷斋打交道这么久,眼前站着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还能不了解吗,这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

暂时是讹诈不成了,只得走一步看一步。

松井说,要不这样,大家“和为贵”,由双方派代表去宛平城进行一次实地调查,等调查明白后,再作妥善处理,怎么样?

其实事情都明摆着,跟中方浑不搭界,照理我们完全没有任何义务要陪他们去“调查”。

可是日本人依据的不是“道理”,而是“强权”,一旦把后面这个东西拿出来,即便理在我手,又有王冷斋这样的能辩之士,亦无奈他何。

大家看《左传》,上面能言善道之士不要太多,他们往往只要赋《诗》见意,讲清楚道义二字,就能喝退对方百万兵,使强国放弃进攻弱国。

《左传》不是小说,所以基本没有吹牛,只不过它是春秋时候的历史书,记载的是春秋往事。虽然孔子对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很不满意,称之为“礼崩乐坏”,甚至发狠要“乘桴桴于海”,乘船跑天边外国去,但其实春秋那就算好的了,孔子他老人家如果有幸能看到后面的战国,怕是连死的心都有了

春秋有“文武周公之治”的余绪,对“忠信”还是比较讲究的,连孔子自己都说,十户人家里面,一定有一家跟他一样(“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这是什么水准,大家也应该知道了,所以其时能诞生我们的“万世师表”,并不偶然。

国与国也是如此,彼此都能讲点道理,你能把我说服,证明我确实理亏了,哪怕我力气比你大得多,哪怕长途跋涉劳师远征,我也只好收拾起刀枪,乖乖回家。

可是,战国以后就不一样了,“天地本无主,惟强者居之”,谁拳头硬谁有理,从此就再没有一言可退兵这样的奇迹发生了。

现在日军还在宛平城外,你就是再能说,他们暂时也不会退,因此王冷斋没法拒绝松井组团“联合调查”的要求,只能依言而行,和日方代表一起坐上汽车去宛平。

不过,所谓“先调查后处理”,也实在是日本人落于下风之后的“拖刀计”。

调查什么呢,看一下晚上关了城门后,日本兵是否爬得进去,还是问一下那个兵:你肚子疼,为什么不当众拉稀,偏要躲到没人的地方去拉,结果害大家一顿好找。

松井觉得很没劲,兴冲冲赶来要打仗的一木更是不愿就此收手。

此时他站在宛平城东北角的沙岗高地,此处离宛平城仅有1000米的距离,不仅地理位置显要,而且可对宛平和卢沟石桥形成直接威胁。

和松井一样,一木也是恨得牙痒痒的——那个“该死”的家伙,早不回来晚不回来,现在跑回来干什么,坏吾大计。

转念一想,人是找到了,可“非法开枪”的事不是还没解决吗?

牟田口原本交待一木,去“现场”后往地上多瞧瞧,看是不是能找到对方开枪打过来的子弹壳,如果能找到,就不怕29军“百般抵赖”了。

无奈,地上子弹壳倒有,但都不是29军的,而是演习日军自己的。

要是29军真的朝我们开两枪就好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