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面抗日战场(462)

(2011-07-17 20:12:02)
标签:

宋哲元

华北

张自忠

戈定远

正面抗日战场

文化

分类: 一寸河山一寸血

正面抗日战场(462)
                    出任天津市长期间的张自忠(左四)

 

 

这时候就想到了要借助29军以外的力量。

关键是看谁能够制约宋哲元。

南京政府?

别开玩笑了,虽说宋哲元有些惧老蒋,但从心理上他并不真正害怕那个银样蜡枪头的中央政府。

说穿了,宋哲元忌惮的还是日本人。

不光宋哲元,当时的29军高层中,除冯冶安等个别人以外,很多人都有惧日心理。说起来大家可能不信,这种心理基础最早还是来自于让29军一举成名的长城抗战。

在那次战役中,29军在前期打得确实堪称精彩,可是中后期尤其是后期就不行了,部队已到难以招架的地步,宋哲元自己也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进时如虎,退时如狗,此时如绵羊,驱之不动”。

开始还可以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后来就知道那只虎的厉害了,毕竟不是纸做或者动物园圈养的,野性很大,力道很足,凶猛的很哩。

宋哲元在与日交涉时为什么一再退让,甚至该争的时候也不据理力争,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怕跟日本人真的打起来,自己不仅损兵折将,还会整个失去华北地盘——由惧日转化为惧战,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一件事。

知道宋哲元有“惧”的一面,张自忠就在一群帮闲的怂恿下,打起了“以日制宋”的主意。

日本人一直猫着腰在旁边看好戏,早就等不及了,他们顺势把张自忠托起来,拿一堆舞台灯光照着,捧其为华北的中心人物。

不久,宋哲元就接到日方邀请,希望他能组团赴日考察。

宋哲元觉得这个事情很难办,去吧,万一日方趁机拿“经济提携方案”出来纠缠,在人家地面上,可以说没有一点回旋余地,但是不去吧,又可能“凭白无故”地得罪日本人:对你不好,你有意见,可我要是对你好一点吧,你又不赏脸。

两难择其中,他便让张自忠率参观团赴日。

事情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张自忠接受宋哲元的命令,代其前往东瀛。

然而曾为冯玉祥秘书,时任政委会秘书长的戈定远事后却透露了另外一个内幕。

原来张自忠并非宋哲元所派,他是自己拿着邀请书去日本的!

在当时,日本绕过宋哲元,而单独邀其部下,显然对宋哲元这个“主公”的声望和权威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甚至也是一种侮辱。宋哲元明知这一点,却也只能打碎牙和血吞,对外还要解释,这是自己的权宜变通之计,张自忠使日,实乃吾之驱使。

张自忠高高兴兴地带着手下几个旅长来到东京。在那一刻,他肯定认为由于日本人的“破格器重”,自己的光环超过了宋哲元。没有想到的是,在不知不觉中,他已经踏入了一个可怕的陷阱。

在东京期间,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亲自组织宴请,并照相留念。吃完饭后,其他参观团成员打道回府,张自忠和旅长们则留下进行会谈。

这是一次神秘的谈话,时间很长,一直谈到深夜才作罢。参观团的成员们只知道,返回的几个旅长神情紧张,问起来,只是说谈得不成功,却不肯透露一字半句。

尽管我们不掌握谈话的具体内容,但有一点十分清楚,那就是“讲求效率”的东条绝不会浪费时间,主客双方的话题也断不会只限于“吟风弄月”。很有可能,日方就是利用这一机会在试探张自忠等人,以便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张自忠此时虽有“挟日以自重”的打算,可仅他一个人并不能决定如此大事——岂止张自忠,当时就连宋哲元,若想投日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萧振瀛曾当着老蒋的面保证:我们29军都是爱国之士,一定会“永葆忠贞”。这不是纯粹的大话。一支用大刀砍过鬼子脑袋的部队,精忠报国的思想早已深入骨髓,不是一两个首脑人物就能随意变更的。

宋哲元怎么样,身为华北土皇帝,可要是明着投降日本人,部队一样会不听约束,让他变成纯粹的孤家寡人。

显然,即使张自忠愿意,他也得顾及手下的旅长以及基层将士的情绪,断然不敢随意造次。

然而素来精于计算的日本人并没有白忙乎。

“参观”期间,日方着重于炫耀其军力国力。特别是在所谓的航空表演上,涂着膏药旗的日机从高空俯冲而下,几乎从众人的头顶一掠而过,气势十分逼人。

回来后,张自忠问随同诸将:感觉如何?

这几个旅长气得哇哇直叫:有什么感觉,小日本这么做,无非是要向我们示威。

张自忠默然无语。

人家的飞机能贴着我们头皮飞,我们却连块飞机皮都没有,若要言战,恐怕连公平较量的机会都得不到。

除了暗藏玄机之外,此行还让张自忠得出一个结论,即日本军事力量太强,29军轻易触碰不得。

此后,张自忠在对日态度上,一直是29军中的“主和派”,不能不说这次的耳濡目染对他的个人判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