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面抗日战场(454)

(2011-07-13 21:44:59)
标签:

朱培德

两广

老蒋

胡林翼

西安事变

正面抗日战场

文化

分类: 一寸河山一寸血

正面抗日战场(454)
             所有表情中很少能看到这一种

 

 

想当初,陈济棠曾派他哥哥去南京“看”老蒋的面相,这位“算命先生”回来后报告:此君今年必有大难。

后来两广事变却被轻轻化解,在老蒋周围那么多“难”中,根本谈不上“大”。于是“星相界”有好事之人就辨称,老蒋当有此一劫,只不过没应在“两广”,而是应在了“西安”。

对老蒋来说,西安事变确实可算是他人生当中的一次“大劫”。

那段时间也真是蹊跷得很,似乎老蒋的“霉运”也传染给了他的股肱。西安事变前,杨永泰、黄郛先后弃他而去,到西安事变结束,老蒋虽然自己“遇难吉祥”,但却又有一位“宰相”级别的人物要跟他挥手告别了。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217日,朱培德病逝于南京。

这时候他的身份是“军委会办公厅主任”,原来的“陆海空三军参谋总长”职务已被“蒋委员长”给一块兼掉了。

从参谋总长,到办公厅主任,当然是降职,还不是降一点点,简直跟坐电梯从顶层滑到地下室差不多,换别人,就得拿脑袋撞墙,或者甩袖子走人了。但朱培德没有怨言,因为他知道老蒋有更重要、更秘密的使命需要他去完成。

事实上,以天下为己任,毫无怨言地放弃自己所拥有的军权和地盘的做法,伴随了其人一生。

他在国民党中的战功和资历,原本与阎锡山、冯玉祥、广西李白等诸侯在一个层次,是国民党八位一级上将之一(特级上将是老蒋自己)。但与“一级上将”中那些动辄称霸一方的诸侯相比,他从未有过半点拥兵自重的举动甚至念头。

政府说要整编,他就整编,政府说要编遣,他就编遣,一度他还从江西“地盘”中退了出来,这在民国军人中堪称异数,所以老蒋才称他为“德才兼备第一人”,“一生为公不为私”,对其信任有加。

蒋氏一生,常以曾国藩为偶像。若以此类比,朱培德就是在向胡林翼看齐。

在晚清所谓的中兴名臣中,提的最多的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些人。但实际上,以军功业绩和学问才能论,真正能与曾国藩相提并论的,仅胡林翼一人而已。

与太平军征战,平定“洪杨之乱”,曾氏兄弟功立第一,但曾国藩心里却一直门清得很,如果没有胡林翼在湖北后方为他奠定“富强之基”,源源不断地向前线提供兵员和粮饷,别说攻下金陵了,能不能在长江上占据优势都得两说。

胡林翼自己是很能打仗的,但却不事张扬,甘为他人做云梯,崇尚“推功让能”,把功劳全让给别人,苦劳全留给自己,所以连曾国藩都自愧不如,说他的人品“即求之古人中,亦不可多得”。

朱培德与胡林翼当然不是一码事。可是伏首愿为老黄牛的精神以及俯瞰天下的眼光,却也与后者相去不远。

一方面是为人处事上“遗大投艰,小心翼翼”的低调态度,另一方面却是“赫赫事功”:在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国民党军队,特别是中央军的“整军备战”几乎全赖此人。

这样的人自然谁都喜欢。

翻翻《论语》就知道,孔子一生有那么多的弟子,最看重和爱惜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颜回。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颜回这个人不仅才德天分都极高,而且安贫乐道,从不愿在别人面前吹老牛或者叹苦经(“无伐善,无施劳”)。

我们再回到前面:老蒋把朱培德从“总长”降为“主任”,要他去干些什么呢?

以前是全面的“整军备战”,现在则是有重点的“精兵备战”。

这个重点,指的就是老蒋预想中的“上海保卫战”。

老蒋交给朱培德的任务,是在浙江和江西边界,集结和训练3个军的中央军部队,以期投入未来战争。

后来的“八一三”淞沪战役,证明了这一备战的成果。

朱培德是一个具备很高战略眼光的人。当时就已预见了天下大势,即随着世界各国疯狂扩充军备,第二次世界大战山雨欲来,“恐难幸免”,而无论战争的范围扩展到哪里,中国都难免受到波动,无法独善其身。

一战是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导火索的,那么这次呢,哪里是发端。

朱培德断言,就是中日问题。

中日必有历史性的一战,可是我们能支撑战争的经济物质却太薄太弱,毫无疑问,国家的处境正处于“极艰难而又最危险”的时期。

史载,胡林翼在看到长江上外国轮船驶过,且“迅如奔马,疾如飘风”时,竟勃然色变,呕血不止。因为他知道,中外争锋已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此后国家的惨败与沦亡恐将不可避免。

朱培德没有胡林翼那样的学问,但作为云南讲武学堂的优秀生,他也清楚中日实力相差悬殊,前景不容乐观。

那就只有拼死一战了——“我怕无能力,我怕受耻辱,我不怕到战场去拼命”。

老蒋本来是准备赋朱培德以大任的。倘若朱培德不遭意外,甚至很可能授之以“八一三”淞沪战役的指挥重任。

可是不幸还是发生了,而且发生的过程全无任何预兆。

朱培德患有胃病,这在长年戎马倥偬、食无定律的军人当中并不少见。遵医嘱,他每星期都要打两针葡萄糖以补充能量,已成惯例。不料有一天,他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直到回家后,才发现手上打针的地方竟然出现了发炎现象。不久,整个手臂都红肿起来。

第二天,他被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诊断的结果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已患上了致命的败血症。

从发病到去世,时间极短,一共只有三天。三天,就把一位善能运筹帷幄的出色将帅送上了黄泉路。

一个普通的胃病,怎么会突然跟这么要命的绝症挂上钩呢?

家属难免产生疑问,而疑问马上又都集中到了打针的护士身上,猜测其中是否藏有不可告人的阴谋。

在朱培德一息尚存时,他就听到了这些疑问,所以当老蒋来探视时,特地提出,不要追究护士的责任,如果属于事故,也在事不在人——国家医学不发达,注射引起血液中毒的事是难免的。

呜呼,人之将死,其言也哀。观其一言,真有古仁人君子之风也。

但既失爱将能臣,老蒋岂肯如此善罢甘休。他怀疑这是日本特工所为,因此专门派戴笠进行侦察。结果,以戴笠这样的特工王,也没有找到任何有人蓄意为之的证据。

朱培德这一去,犹如又断一臂膀,老蒋不胜悲凉,有痛入骨髓之感。

正当用人之际,今后却再无其人矣。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我们今天能看到的老蒋照片,所有表情中很少能看到这一种的:哭得脸都歪了,完全不顾及他平时最看重的“领袖”仪表与形象。

这就是在为朱培德举行的国葬仪式上发生的一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