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大地(239)
标签:
武藤关东军“九一八”事变热河战役正面抗日战场文化 |
分类: 正面抗日战场2 |
真崎次长特派参谋本部总务部长梅津美治郎(陆大23期军刀组首席)大佐前往东北,要关东军司令官武藤慎重考虑:不是不打,而是现在打似乎早了一点,要不要再准备准备。
武藤的回答是:用兵贵在出奇制胜,现在打正是最佳时机,还需要准备什么。
在日本人里面,就是看谁的力气大,谁的嗓门就高。
刚刚在“满洲作战行动”中取得“显赫战绩”的武藤,甫一放话,立刻就把梅津连同参谋本部的一帮人都给震住了。
名将啊,我们都听您的。
武藤认为,拿下热河,好处至少有三:
团圆了——按日本人的说法,东北三省再加上一个热河,才是完整的满洲。
安全了——关内外交通自此完全截断,东北“治安作战”可保长效。
今后更有奔头了——热河就是一个战略基地,占领了它,等于在华北插入了一个楔子,再往前捅一捅只是举手之劳的事。
武藤本人对在热河战役中取胜抱有相当把握,甚至可以说,比前一年奉命对付马占山和义勇军的信心还要足,还要大。
因为他判断,在江西和红军作战的中央军不可能大规模向华北调动,他的主要对手,只不过是华北这些零散的各路地方军队。
为什么这样说呢?
除了作战需要,无法抽身外,最重要的就是:地方势力不希望中央派军队过来!
武藤可以说把中国地方诸侯们的那点小心眼看得透透的。他们的一致意见大概如是:老蒋,你一个人来我们欢迎,但如果带大部队来,那大家就要黑脸了(谁知道你是不是奔兄弟们的这点地盘而来的?)。
另外,这位关东军司令官还把宝押在一个人身上——汤二虎。
关东军情报部门的“地下工作人员”早就在汤部打开了局面,跟关东军达成私下协议的中高级军官都不老少,战斗一旦打响,汤二虎这里就是再好不过的突破口。
尽管信心很足,但在作战之前,一个富有经验的指挥官是从来不敢有丝毫马虎的。武藤也是如此。
用咱们的话说,这个就叫做:从战略上藐视敌人,从战术上重视敌人。
武藤对此战有可能遇到的艰苦程度做了充分估计。
以往,关东军都是在东北作战,遇到的最强的敌手是马占山,但马占山掌握的部队并不多,与华北这些部队从数量上更是比也不能比。他二次复出后还要惨,连正规部队都没有了,就靠一些义勇军和游击队在兜圈子。对付他和那些东北义勇军,关东军是以大欺小,说句实话,就算赢了也没什么了不得的,胜不足喜。
可是在华北就不一样了。
打个比方,一个人想坐车回家去,如果他有两块钱,被小偷偷走一块,最多心疼一下,毕竟他还有一块可以坐公交,胆小点的话,甚至完全可以不予理会,继续赶他的路。但如果小偷胆大妄为,又接着要把他的另一块钱也抢走了,那他可能就要抓狂了。
路费你总得给我留下来吧!
从心理上分析,这个人情急之下,极有可能会与小偷拼命。
东北军也是如此,华北就是他们最后的那一块钱,如果热河也守不住的话,日子就难过了。
武藤估计,东北军会和他拼命,而这个世界上,拼命三郎总是最让人头疼的。
除此之外,一旦攻击热河,中国关内其它重兵势必也要加入战团,到时面对的就不止一个东北军,还有晋绥军和29军。
与义勇军相比,这些都算是既有装备又经过训练的正规军,战斗力肯定不能与义勇军同日而语。尤其是晋绥军和29军,这两支部队的前身都参加过中原大战,当时与中央军都差点打成平手,甚至还略占优势。
现在的部队虽说不是原版了,但在未正式交手之前也不容小觑。
得好好准备,做最坏的打算。
在武藤的指挥下,热河之战成为关东军在“九一八”事变后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共动用2个师团(弘前师团、熊本师团)、3个旅团(服部混成旅团、中柯混成旅团、茂木骑兵旅团)。
关东军飞行队9个中队,这次一下来了7个。加上伪军的3万,关东军这次先后出动8万人马,超过了整个东北日伪军数量的一半。
热河作战计划则由参谋本部上报天皇。
这时候的裕仁由于满洲的“平定”,正沉浸在帝国版图扩大以及皇军“神威无敌”的喜悦之中,见马上又要给他送来蛋糕,自然乐得跟什么似的,二话不说,“朕准奏”。
“九一八”以来,由天皇亲自发布的第一个侵华作战敕令就这样诞生了。
自武藤信义担任司令官后,关东军作战能力确实越来越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