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大地(230)

标签:
马占山富拉尔基苏炳文长谷正面抗日战场文化 |
分类: 正面抗日战场2 |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0月1日,苏炳文在海拉尔正式宣布起事。所部官兵,每人胳膊上套一袖标:铁血救国。
苏炳文的异军突起,使大难不死的马占山精神为之一振。此时后者已利用本庄繁拿他“人头”冒功的机会,在齐齐哈尔东北部的讷河再招旧部,在短时间内又聚集起新的人马。
苏马二人共商后,都把目标锁定在一个地方——
齐齐哈尔。
在这里,我们要重铸江桥之战的辉煌,打出东北军人的血性,因为这也是我们最后的机会。
喋血双雄,再战江湖。
这次会攻,部署相当周密,从四面八方形成了对齐市的包围。
东路,由马占山部邓文出击,攻打齐市东南的的安达镇。
西路,由苏炳文亲率,直取齐市西南的富拉尔基。
南路,由马占山部李海青攻打昂昂溪。
北路,由马占山亲率,直逼讷河的拉哈站。
为防日军从哈尔滨增援,马占山部才洪猷沿呼海线进行截击,作为策应。
富拉尔基离齐市很近,只要通过嫩江大桥,就可进入城区。
巧合的是,当年参与江桥之战的仙台师团就在嫩江对岸,防守部队是长谷旅团,而他们的对手,则由马占山换成了苏炳文。
同时,双方的作战位置也调了个个,过桥的变成了苏炳文,守桥的变成了长谷。
长谷守桥的办法很干脆:直接把富拉尔基江桥给炸了。
他又不怕中国政府提交涉,当然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桥过不去,江面上也很难渡过来,原因是关东军的飞机一刻不停地在上空嗡嗡叫,看见渡船有一只炸一只。
苏炳文也不傻,不是不让过吗,与其白白牺牲,那我索性不过了。
他站着不动。
这就像两个武林高手在擂台上对峙,虽然眼光都一样凶狠,杀气都一样浓重,但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出招。
谁先出招,谁的破绽就暴露得最快。
二位,沉住气。
长谷先沉不住气了。这个笨蛋。
他这次不用满江岸找船了,所用工具非常现代:橡皮艇。
划着就过来了。
早就预伏在岸边的中国守军来得正好,枪弹齐下,立刻就打沉了好几艘。
长谷开始以为用200个人就能搞定,看看不济事,只好又翻两倍,渡江日军达到700人。
地上机枪掩护,天上飞机轰鸣,给守军造成了很大压力。
这么想过来,那就让你们过来吧。
激战4个小时后,守军撤离江岸,退守海满门户富拉尔基。
富拉尔基战役打响了。
第一天,苏炳文用了一个团,日军700人,一较劲,长谷这边倒下50多个,阵地纹丝不动。
长谷这小子自从打完哈尔滨保卫战后,没怎么见过东北正规军,整天就是找义勇军和游击队开练,一家伙伤亡50多个还从来没有过,一时间都愣住了:没这么玩的吧,还来真的了?
第二天,他把兵员增加到1000,老鼠拱洞一样拼命打。
还是老样子:伤亡依旧,对方的阵地则连个边都没摸着。
长谷这才知道苏炳文没跟他开玩笑,人家来的就是真的,货真价实的正规部队,阵地战不是白给的。
关东军的各路援兵仍然在不断过江。
迂回进攻这道固定菜谱自然是什么时候都少不了。
就在长谷加强正面突破的同时,宇都宫师团所属步兵第2联队、骑兵第18联队由中山建大佐率领,组成中山支队,从桦木港偷渡嫩江,并于次日包抄富拉尔基。
苏炳文很快处于劣势,因为他面对的不光是日军骑步兵的轮番冲锋,还有“钢铁部队”打击:大炮猛轰,飞机掷弹。更有甚者,连毒气弹都用上了。
在蒙受较大人员伤亡后,苏炳文决定后撤。
富拉尔基也不守了,给你们。
在诸如隋唐演义这样的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下面的经典场面:
二将照面,不到两个回合,其中一位兄弟卖个破绽,虚晃一枪,然后拨马便走,一边走一边嘴里还嘟囔着:有种的你就来追。
我怎么会没种呢?另外一位当然得追。
追不到几步,前面逃的那位突然回转身,猛地一枪剌过来,追的这位没防备,骨碌一声离鞍下马,完蛋了。
还是没种。
这招名叫:回马枪。
苏炳文使的也是这招。
在出城后没多久,他又回来了。
10天后。晚上。
城外郊区的鬼子先被干灭。接着进入市区,双方打起了巷战。
日军担任指挥的是原加少雄少佐,看这军衔,基本就是带的大队,也就是一个团。
苏炳文却把能拉上来的部队全拉上来了。
原加当即中弹倒了下去。
重伤。
换一个,斋藤实(不是当首相的那个)。
被击毙。
再换一个,中岛花。
下场一样:被击毙。
没人敢做指挥官了。你可以想像当时战况有多么激烈,反正在这座城里,得有一个最后站在那里,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没人指挥的日军跑了,富拉尔基被苏炳文控制。
第二天,日军炮兵骑兵,呼拉拉地又开到了城下。
苏炳文这次都熟练了。打了几枪,转身就走。
找个地方歇一回,养足精神,气喘匀了,再杀回马枪。
于是,再偷袭,再巷战,富拉尔基失而复得。
有时间我们就兜兜圈子:你来了我就走,走了再来。
玩死你。
长谷呢?仙台师团呢?
答案是:都走了。在齐齐哈尔的只有宇都宫师团留下的一部分人马。
难道是他们以为苏炳文肯定溃不成军,正躲哪旮旯里哭,所以才拍拍屁股走路的吗?
都不是。他们另有任用,是被关东军司令官武藤调走的。
苏炳文“叛乱”后,关东军司令部的一帮参谋们乱成了一团,先前一个马占山就够受了,现在又冒出了一个姓苏的,不由得他们不手忙脚乱。更棘手的是,苏炳文手里还抓着一把人质,那可都是如假包换的日本军政官员啊。
原先,第一个想起的就是派飞机去轰炸,这下子没人敢提了。真要把自己人炸死怎么办?
不派轰炸机,侦察机总得派,去看看动静。
去了一架,没想到出故障了,紧急迫降。
机上一共8个日本人,在被苏炳文的部队发现包围后,负隅顽抗,全给击毙了。
没办法了,情况不明,人质的生死也不知道。参谋们便鼓噪起来,提出在占领富拉尔基后,要一鼓作气,趁胜追击,派大部队去海满解救人质。
武藤一律否决。
这可不是在本庄繁时代,司令官还得看一帮参谋的脸色,底下人让怎么办,他就怎么办。
武藤强势得很:按既定方针,决不动摇。
所谓既定方针,就是指他的“重点进攻,层层推进”的战略。
为了更好地实现他这个战略,在富拉尔基战役打得如火如荼之时,他却把仙台师团撤了下来,让这个师团去辽南“剿”义勇军(年底奉调回国)。
混成第14旅团(服部旅团)、高波骑兵旅团和刚从国内调来的骑兵第4旅团(茂木骑兵旅团)则负责到南满去作战。
北满并非他的重点,只让宇都宫师团自己去想办法。
武藤的计划是,只有当南满作战结束,才有可能集中力量扫荡北满乃至海满地区。
对于中国人,武藤了解得很清楚,他们可不像自己的国人那样凶残和不讲信义,人质在他们手上,说不杀自然不会轻易落下刀子。
这一下可苦了宇都宫师团的松木了。苏炳文和马占山四面围攻,他的兵穷于招架。
武藤让松木自己想办法。后者只好把一堆创口贴拿出来,哪里破了往哪里贴。
苏炳文比较难缠,老是用那个回马枪的招数,结果,一个好好的富拉尔基,吃在嘴里却咽不下去,明明都吞到喉咙里了,他还能硬给你扒拉下来。
其实更难缠的还算是马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