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关河五十州围脖
关河五十州围脖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631
  • 关注人气:7,0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烽火大地(224)

(2011-02-16 17:24:11)
标签:

马占山

巴彦

高波骑兵旅团

日军

正面抗日战场

文化

分类: 正面抗日战场2

 

两角大队没有马,不过他们有汽车,四个轮子跑起来倒也不慢,终于在巴彦西部的大荒台追上了马占山。

当面锣,对面鼓,咱们交一下手吧。

从数量上来看,早期日军的一个大队如果满额的话,大致可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团(后来可能就只有一个营了),而且还配以山炮和重炮。随马占山左右的仅几百骑兵,且因一路轻装前进,除了几门迫击炮,没有什么重武器,一时被缠住脱身不得。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延续,从上午一直打到下午,谁也灭不了谁。但马占山很清楚,这场遭遇战拖得越长,对己方越不利。松木的援兵随时随刻可以赶到。

正如他所预料的,此时此刻,在接到松木的命令后,高波骑兵旅团已拨转马头,正打马扬鞭,拼着命往大荒台赶。

要不是他们自作聪明地往北边去,这时候早就该到了。

如果他们赶到,马占山的处境将变得更加困难。

松木交给日军大队长两角业作少佐的任务也是这样:你只要给我拖住马占山,胜利就是我们的。

有了这句话,两角大队就发了狠,一定要建此首功,所以一直跟只苍蝇一样叮在后面,怎么赶都不走。

我们还记得,在江桥战役时,每遇危急关头,或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马占山总有奇兵,或埋伏,或包抄,或堵截,往往会使战局发生重大扭转。

这次也不例外。

就在双方打得难解难分,战斗进入白热化之际,一支700人的骑兵部队突然从呼海路杀了过来,从两角大队侧背

两角一阵惊喜,一定是高波骑兵旅团。

兄弟撑到现在,总算是把你们给盼来了。

敬礼。

对方回的礼是劈头一刀。

是马占山的部队!

日军大乱。

能不乱吗,千盼万盼,望眼欲穿,来的却是对手的援军。没点心理承受力,根本接受不了啊。

马占山趁势率部进入巴彦。

虽然暂时转危为安,但并未完全脱离险境。

松木后来能做到大将,当然并非笨蛋一个,他终于发现了马占山的意图:既不是往北,也不是往西,而是往东(当然也不是他猜的那个东)。

再次拉网,围追堵截。

在调高波旅团之后,又加派宇都宫师团本身所属的那个骑兵联队(骑兵第18联队)迅速前往助阵。

与松木相比,高波就更不傻了,他都不用松木指挥,给个方位就行,其它我自己搞定。

在从北往南赶的时候,他已经分出骑兵第14联队绕远路追击,准备对马占山进行包抄。

第二天,骑兵第14联队果然已跑到马占山前面去了,马占山还没从巴彦出来,他们已在巴彦南部现身。

巴彦南部有条河,它叫乌河。要包抄马占山,必须渡过这条河。

那就快渡吧,时不我待,让马占山再溜掉就不好了。

马占山没溜,等他们渡河。

在前面,我们曾见识过半渡而击的打法。

这种打法,好是好,但不能重复,实际上,真正善战之人,也从不重复。

说到底,打仗这东西,如果你光会看看兵书,背背理论,套套公式,那就只能学习赵括好榜样了。

所谓用法之妙,存乎一心是也。

半渡而击,毕竟不等于空手套白狼,那也是要有点资本的,起码得有点火力配备吧,马占山现在全是轻装上阵,没有重武器,想“击”缺乏条件。

不过他有替代品:骑兵的冲击力。

14联队的前锋刚刚离舟登岸,还没来得及跨上马背,马占山已指挥骑兵,挥舞着马刀,旋风一样地冲了过来。

狠着劲砍啊。

日军被打懵了。

我说,都是近卫师团的一流部队,别哭丧着个脸,拿出点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勇气来嘛,long long ago,我们中国有位将军叫项羽的,就这么干过,还成功了呢。

日兵甲:你倒说得轻巧,典型地站着说话不腰疼,项羽那有多少人马,而且他是有备而来,砸个烂锅,毁条破船都在计划之内,不一样。

日兵乙:马占山没打招呼,我们也没准备,马鞍还没摸着呢,怎么打啊。

日兵丙:快给我一条船,让我划回去,准备好了再来……

马占山的骑兵告诉他们:不要想了,有本事游回去吧。

日军除了江岸上被砍死的外,乌河上淹死的也有不少。

真该在家好好学习一下游泳技术再来的。

对岸的日军骑兵很多,可是只能看到干着急。等他们咋咋呼呼地划了船赶过来,马占山和他的骑兵们又跑得没影了,剩下的工作就只能是给自己人收尸。

吃了亏以后,人的心情难受哇。

14联队一个劲地找马占山的踪迹。赶上来的高波骑兵旅团和骑兵第18联队也帮着找。

几天之后,马占山终于又在东兴附近出现了。

他必须要过江去和吉林自卫军会合,在沿江这么狭小的范围和地域内,没有办法藏得天衣无缝。

日军大队人马蜂拥而上。

马占山依托大青山竭力殂击。

这一次自然条件帮了他大忙。大青山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不比平原,日军的飞机大炮很难发挥应有效力。

马占山深知这一点,所以日军来得再多,他也蹲在山上不挪窝。你来你的,我打我的,反正我哪里也不去,这里最安全。

史料记载,在这次大青山之战中,双方经历四次血战,从714日开始,一直打到720日结束,一连六个昼夜,不眠不休,而战事激烈程度,“较去年江桥之战,有过之而无不及”。

还有种说法,认为日军在此战中死伤千余人,“遗尸遍野”。这个我倒不是很相信,毕竟这时候马家军的阵地作战能力与江桥时期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可以确证的是,马占山带来的枪弹肯定打得差不多了,否则不能与“去年江桥之战”相提并论。

 

 

烽火大地(224)

巴彦也是后来赵尚志(前排中间拿马鞭者)领导的巴彦抗日游击队长期征战的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