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面抗日战场(418)

(2011-06-25 10:00:29)
标签:

红格尔图

商都

百灵庙

傅作义

正面抗日战场

文化

分类: 一寸河山一寸血

正面抗日战场(418)
                    红格尔图只是绥远的一座小村镇

 

 

19361113日,王英率“大汉义军”从商都出发,兵分两路,其中一路直奔红格尔图而来。

从商都到红格尔图有60里路。伪军花了足足两天时间,其先锋才到达红格尔图附近的阳坡村。

来到目的地后一看,乐了。

守军太少了,才3个连,300人,而伪军自己有多少呢,1500人。

不光是少,还老,都活像是退休返聘过来的。

5个壮汉打1个老头,会有什么难度?

这些“前土匪”们相互对视一眼,今天真是交好运了,冲过去只是一阵风的事。

19361116日,红格尔图战役(又称绥东抗战)正式打响。1500名伪军唿哨一声,骑着马,向守军营垒猛扑过去。

很快,他们的表情就由兴奋转向惊讶,再转向痛苦。

对方太能打了,一个个枪法精准,生龙活虎,最主要的是非常镇定从容,伪军冲上去,等于是在充当活靶子。

你还不能说伪军不卖力,在两个小时之内,他们连续发动了6次快攻,不到半个小时就要冲一次。但不管冲击的浪头有多高,最后都跟打在石头上一样,不仅无功而返,还伤痕累累。

伪军不知道的是,他们已经进入了傅作义预设的口袋阵。

口袋阵的特点是,开口很小,里面很大。傅作义把主力部队放在后面,这些人开始不打仗,是准备最后扎口袋用的。放在前面,担任“各县村围堡之守备”的,就是伪军遇到的“老弱残兵”,但其实他们既不弱也不残,都是部队里选出来的有相当作战经验的老兵。

这些老兵的外貌容易给对手造成这样一种错觉,就是打他们应该不困难,只要再使把劲就能挤过去。

兄弟我以前打老版本的“红警”就是如此,老是认为自己能打得过去,可又总是半途而废,于是从头再打,乃至到了熬到深更半夜不眠不休的地步。

这就叫上瘾。

伪军打红格尔图上了瘾,他们甚至把这里的电话线路都给割断了,意思就是要切断红格尔图与外界的联系,好好地围上两天。

傅作义电话打不进来,但对这里的情况却看得清清楚楚。

在红格尔图战斗打响的前一天,他已经到达了红格尔图以南100里处的平地泉。

红格尔图这里一开火,傅作义就很快弄清了伪军葫芦里的卖的药。

当时伪蒙军还据有绥北的百灵庙。百灵庙与察北的商都基本平行,中间就是隔着一个红格尔图,田中要打通这里,显然是为了使察北和绥北联成一线,下面不言而喻,就是要从左中右三路同时发动,从外线对绥远进行包围。

傅作义要将计就计。

1万对15,我正愁总量没你多呢,现在你要分兵一点点吃我,我却正好各个击破。

第一拳不砸在别的地方,就砸在红格尔图。要利用这个对方吞不下也吐不出的诱饵,把一部分伪军吸引并钉死在这里!

傅作义为此还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伪蒙军要把百灵庙、红格尔图、商都做成一条黄瓜,连成一线,我则给他来个“一条黄瓜打中间,全断”。

红格尔图绝不是光守,而是攻的问题。伪军要在这里全包我,我却要从这里反包他。大家都说我善守,我现在要告诉诸位的是,我最擅长的还有攻!

善守之将要打出善攻之将的威名来了。

显然,在老傅的筹谋之中,红格尔图这颗棋子十分重要,无论攻守,都必须做到守得住,攻得上。

他把在红格尔图前线建功立业的任务交给了董其武。

长城抗战中,被并称为“傅家二虎”的董其武和孙兰峰曾双双露面,不过那仅仅是小露一下,傅作义准备让绥远战役成为这二人的成名代表作。

这时的董孙,已由团长晋升为旅长,但因为资历尚浅,正式任命时仅授以副总指挥一职,跟在两位骑兵师长后面做副手。不过实际作战的进程表明,他们在驾驭全局上已经完全可以做到游刃有余,绝对配得上给老傅家看大门了。

红格尔图原有3个骑兵连,在得悉战役爆发后,董旅长又增援上来1个骑兵团

其实他手上的骑兵师还有大半没上来,可是一直按着不动。

不是舍不得用,而是还没到时候。

与之相反,在接下来的两天里,田中和王英都亲临指挥,而且把能用于进攻的汤汤水水都搬了上来,进攻部队增加到3个旅,计2个骑兵旅和1个步兵旅,浩浩荡荡,5千多人呢。

红格尔图只是绥远的一座小村镇,周围一下子涌进来这么多人马,那壮面倒也煞是壮观热闹。

不过,王英拉的架势好看是好看,却不顶用。一连七次冲锋,人和马的嘴里都累得直泛白沫,竟然还是冲不进去,反而死者“遗尸遍地”,生者“狠狈逃窜”。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到第三天,伪蒙军的士气被完全打了下去,这时候就轮到董其武出手了,出重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