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抗日战场(399)

标签:
萧振瀛华北宋哲元张自忠正面抗日战场文化 |
分类: 一寸河山一寸血 |
依靠萧振瀛,老蒋已经成功地把松室掀起的第三波“华北自治”高潮打掉了一半。
松室心里“纠结”得要命,眼看大计将成,没想到姓萧的会从中作梗,“活生生”地就把好事给搅黄了。
看来这个萧振瀛确实是帝国在华北利益的死敌,不把他赶走,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好在萧宋之间已经产生了裂缝,剩下的就是再添两把火。
松室要借宋驱萧。
在日本人的暗中运作下,有关于萧振瀛的谣言一时间铺天盖地。
宋哲元听到的是:别看你贵为“委员长”。其实外面只知有萧,不知有宋。千万当心大权旁落啊,要知道这个姓萧的靠着有老蒋做后台,野心可大得很,将来“恐不可制”。
能拿出来作为“佐证”的一个事例就是:萧振瀛在29军,不光和师长拜把兄弟,连一般旅长他都要结纳。
其实萧振瀛本来就以善打交道出名,这也是人家的长项,先前宋哲元并不为意,甚至认为这是帮自己巩固军心的一个办法。
然而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在宋哲元看来,萧振瀛无疑是处心积虑在抓军权——如果29军的将领尽被他姓萧的收为兄弟,那这支军队就真的要跟着他走了。
流言亦可杀人,就这么貌似简单的一句话,已经把萧振瀛推到悬崖边上去了。
还有呢。
有人又给宋哲元送上“私房话”:萧振瀛给他老娘作寿,比你老人家为母作寿的规格还高呢,排场大得很。这还有没有一点“为臣之心”,他究竟想干什么?
宋哲元对萧振瀛的看法和成见越来越深,尽快“解决”这位“潜在之敌”的心情也越来越迫切。
但是,他一直下不了手。
不光是感情,还有实利使然。
在八兄弟之中,萧振瀛其实并无军权,说穿了,他就靠一张嘴皮子吃饭。真正能让宋哲元感到威胁的,尚另有其人——
曾经的“二头儿”张自忠。
29军未建立之前,张自忠的实力就比宋哲元强,在此之后,前者也牢牢地掌握着部队,而他的那个师又称得上是29军中最强悍的一个师。
靠拿枪起家的人,最怕的还是拿枪的。宋哲元不是没有想过办法。他想的办法就是拉“呆子”刘汝明,把后者作为自己的“嫡系”——“国防费分配”,刘汝明拿到手的钱比其他三个师长凭空多出10万,不是没缘由的。
可是这仍然挡不住张自忠的强势。
两次商议“从众反蒋”,张自忠虽未明说,但他跟着萧振瀛“大哭”,毫无疑义就是一种宣示。这也是宋哲元最终只能选择放弃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还是看张自忠的态度。
张自忠本来是站在萧振瀛这一边的,不过一件事情使他改变了看法,开始站到了萧振瀛的对立面。
当然还是因为利益。
早在晋东练兵的时候,为了不使底下的带兵之将产生纠纷,“军师”萧振瀛征得“主公”宋哲元的同意,对四个带兵之将如何“分果果”有过约定,那就是得按老顺序“排排座”。
今后不管是谁,也不管他的功劳有多大,都得按“张冯赵刘”依次来,从大到小,谁也不许插队。
开始因为总的家底不厚,就算多也多不出多少,四人对此都没什么异议。可是到北平后就不一样了,要说“多”,那就不是多出一点点,立刻会造成彼此实力的很大差距,这样就没人肯让了。
29军要扩军,除了向中央要编制要装备要军饷外,还准备扩大原来的四个主力步兵师。
最初的方案是每个师编为6个团。冯赵刘都没意见,张却有点意见。
按照老规矩,我应该比你们三个编的多,不是编6个,而是应该多出2个,编8个!
冯赵刘当然不高兴。2个团,如果换成当年长城抗战时的黄光华,都可以弄一个缩编师了。
可是他们自己又不愿意做这个恶人。一想,萧振瀛是当年“分果果”规则的制定者,应该让他来说。
于是刘汝明找到萧振瀛,说张自忠这样做太过分了,我们都有想法。你是“军师”,应该帮我们向“主公”提出来。
萧振瀛便在宋哲元召集的师长会议上,提出了四个师应当同样编制的主张。
宋哲元本来就不愿看到张自忠因此坐大,自然乐得点头应允。
张自忠失望之余,十分愤怒。
怒宋也怒萧,而且更怒萧。
当初,让我做“二头儿”的是你,制定“分果果”规则的也是你,到头来,原来不过是拿我寻开心罢了。
自此,想驱萧的名单中,除宋之外,又多出了一个张。
聪明如萧振瀛,对此不可能完全没有察觉。但对于这种来自于结义弟兄的算计,除了感到痛心之至外,他又能如何呢。
说白了,在中国这个“兄弟之国”,“只可同患难,不可共富贵”,在大多数情况下已经成为了一个铁律。所谓兄弟,不管曾经如何山盟海誓,情比天真,最后大抵都要走上这条路。
对29军的内讧,松室乐还乐不过来呢。他一个眼色递过去,汉奸便衣队便在天津东车站附近炸掉了一段铁路。
松室找上门来,提出萧振瀛对铁路被毁负有责任,必须离开华北。
宋哲元召开干部会议,讨论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萧振瀛从与会者的眼神和表情中都能看出来,他已经被无情地抛弃了。
这个“团体”已经不再需要他,不再需要他的谋略,他的口才,他的人缘。
好吧,我辞职。
宋哲元说,要不这样,你来当河北省主席吧。
天津市长都不给干,主席让给你当?这话简直假得没边了。萧振瀛即便再糊涂,也听得出宋哲元是言不由衷,所以赶紧推辞了。
宋哲元转而表示,可以让萧振瀛在北平帮他整理军政要务。
这个听着还算有些靠谱。宋哲元手再辣,也不至于把曾经的弟兄从头到脚剥剥光,不然给人看上去就太不“忠义”了,总得让人过渡一下吧。
萧振瀛提出来,自己下也就下了,天津市长的位置可以留给张自忠(算是顺水人情),但是希望在刘汝明当察哈尔省主席的同时,让冯治安主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