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白坚武北平长城抗战宋哲元正面抗日战场文化 |
分类: 一寸河山一寸血 |
但是,这个人聪明得有些过头了。当时在北方有一种说法,认为国民党执政系“南人欺负北人”,白坚武在日本天津驻屯军的怂恿下,就利用了这种传言,乘着中央军南调,北平城防空虚的当口,竟然意图乘火打劫。
如果没有外寇环伺和从旁利用,这顶多也就叫做乱中起事,弄得好没准真能混个山头出来,但他忘记了这是什么时候,国家民族已快到危亡时刻,此举只能招来天谴神怒。
后继者不乏其人,可是无一不是撞得头破血流,最后以身败名裂而收场。
天下大势,可不识之周详乎。
白坚武对“起事”倒是筹备已久,行动计划很是到位。他们一到丰台,驻丰台站的铁甲车队第6中队队长段春泽就起身相迎,因为他们早就暗中联系好,是一伙的。
除了外合之外,北平城里还有“内应”,就是潘毓桂、张璧这些人。据说,白坚武在丰台一下火车,就是先用电话跟潘张联系的。
随后,停在丰台的2列铁甲车便转头向北平开去,并鸣炮为号(“开炮十余发”),城内外形势一时大为紧张。
这时候,由于黄郛和何应钦都不在任上,北平军分会由办公厅主任鲍文樾临时打理,政整会则由王克敏暂时负责。
鲍王二人手上不直接掌握一兵一卒,又没有黄何那样的气度,听到这样的突发事件,顿时把脸都吓白了。
这时候担任北平卫戍任务是东北军。
鲍王一商量,还是得让时任北平卫戍司令的王树常出来招架。怕打电话说不清楚,两个人赶紧往王树常家里跑。偏偏王克敏视力不好,人称“王瞎子”,黑灯瞎火看不见,加上惊慌失措,竟然一头撞到门框上去,把眼睛都碰伤了。
王树常见情况紧急,赶紧宣布全城戒严,同时四面调兵救驾。
段春泽的铁甲车眼看着已经到城门口了,可是却发现开不进来。原来在得知有人要攻城的消息后,北平公安局所属的保安队就第一个出动,把铁轨给扒掉了一段。
在王树常的调遣下,除驻北平的铁甲车队、保安队出城外,驻城外的东北军缪澄流师也赶来对“正义自治军”进行截击。
所谓“正义自治军”,不过是白坚武临时拼凑出来的一帮杂碎,也就靠着段春泽的2列铁甲车壮壮胆,一看到铁甲车没法前进,四周围又全是对方的人,立时慌了神,调头就跑。
最后白坚武走脱,段春泽被抓住枪毙了。
北平虽然保住,但鲍文樾心里却仍然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因为这些东北军迟早都还是要撤走的,而且就最近的事,万一白坚武再卷图重来,或者日本人直接乘虚而入,到时候可怎么办呢。
就在他彷徨无计的时候,有军分会委员身份的萧振瀛主动找上门来表示:如果需要防守力量的话,我们29军愿当此任。
鲍文樾一听喜上眉梢。长城抗战,29军一战成名,绝对是一支劲旅,正求之而不得啊。
萧振瀛得到鲍文樾的点头同意后,立即打电话通知29军军部。宋哲元也感到这是一个发展的机会,便在第一时间把冯治安师派了过去。
随后,29军进入北平,正好填补了中央军和东北军撤走后留下的力量真空。
京津两地由是人心大定。
29军的这一举动完全出乎日本人的意料之外。本来他们以为北平没有了中国军队的驻扎,自己在华北的舞台上从此可以恣意妄为了,没有想到会生生地闯出一个硬派小生出来。
由于全无准备,他们一时又找不出什么借口阻止29军,不让后者进华北,于是“华北工作”只能“吱”地一声来了个急刹车。
从日本军部当时的心态上来看,除了中央政府和中央军外,并不完全排斥地方军队占据华北,关键就看这个地方军头能不能被他们所控制和利用,以帮助其达到以华制华的目的。
对宋哲元,日本参谋本部的评价是:从过去的历史来看,这人是老西北军的,应该属于反蒋系统,不过,他在长城抗战以及主政察哈尔时期的态度又表明,他实际上并不完全顺从于我,因此可能同时是一个反日人物。
反蒋,自然是好的。可是他也反日,那可怎么办呢?
结论是不要紧。
因为我们日本太强大了,以后还会越来越强,宋某在反蒋方面一定会感到“寂寞”的,这时候他要想称雄一方的话,就不得不投靠我们了(“将来不得不和日满提携”)。
“第二次张北事件”的谈判不就是一个明证吗?可见,宋哲元是完全可以“改造”过来的。
正是鉴于这一认识,日本人对29军“贸然”进入北平的行动基本上是听之任之,没有做出什么明显的威胁动作。
29军这回名利双收,算是立了一功。
不过宋哲元本人很清楚,军队尤其是地方军队的动向,老蒋是最在意的。他虽然人在西南,你可不能当他什么都不知道,而且宋哲元既然据有了北平,自然也希望老蒋能给个正式的“说法”。
听到29军进入北平的消息,老蒋既喜且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