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大地(180)

标签:
尹奉吉朝鲜白川检阅台正面抗日战场文化 |
分类: 正面抗日战场2 |
这几个哥们不允许别人给他们打伞,一个个腰杆挺得笔直,一副砍头只当风吹帽的样子。按照庆祝会的程序,他们站起身,垂手肃立,大声唱起了日本国歌《君之代》:“吾皇盛世兮,千秋万代;砂砾成岩兮,遍生青苔;长治久安兮,国富民泰。”
这是一首文言歌,兄弟我找到了一首今译,现摘录如下:
我皇统治传千代,一直传到八千代,传到细石变岩石,传到岩石长青苔(当然了,长了青苔后还是要继续传下去的)。
也不知道是谁写的,没听过唱,就歌词而言,怎么看怎么像一首打油诗,跟那个“鸡叫一声撅一撅”的前三句水平也差不太多。
台上唱,台下当然得和。一时间军民联欢,其乐融融。
台下有个日本侨民听得激动,从肩上取下一只水壶就扔上了台。
如果是在唱堂会,这种举动很好理解,也十分平常。别说扔一水壶,扔戒指、扔支票的都有。这叫捧场。
可这里不是堂会,再说与唱国歌的庄重严肃气氛(特指日本人,我要唱这个肯定从头笑到尾)也不相符。
有些古怪。
还是日本警卫反应快,失声叫了起来——炸弹?!
猜对了。顺便祝贺你一下,都学会抢答了。
没错,这就是传说中的炸弹,水壶形状的炸弹。
此前,谁也没有注意到投弹者。因为他跟台下任何一个日本人没有什么两样:西装革履,背个“水壶”,拿个“饭盒”,在台下一动不动看着,样子要多乖有多乖。
他当然不是什么日本侨民。他是朝鲜人,名叫尹奉吉,为朝鲜流亡政府下属组织“太洛太”(相当于我们中国的武工队)骨干成员。
那个“水壶”和“饭盒”都是他随身携带的“象形炸弹”。
在此之前,尹奉吉已经多次混在人群中,对现场情况进行了侦察,并通过目测和步量的方法,选定了投弹的最佳地点。另外,他还在日本书店买到了白川的画像,在心里记住了这个人的相貌。因为他的重点剌杀对象就是白川。
事实上,尹奉吉是相当有耐性的。
早上8点,他就夹在日侨中间混进了公园。那时庆典还没开始,没有谁看出他和其他人相比有什么异样。
9点,阅兵式,白川对军队进行检阅。他还离着检阅台很远。
10时30分,庆祝会。六巨头轮流在台上演讲,尹奉吉索性像没事人一样在园内四处转悠。
11点,他一边转一边挤,看似漫不经心,最后挤到了离检阅台左角处仅10米的地方。
就是这里了。
现在,他点燃了一支香烟,等待那个最佳的时机。
11时40分,下雨,不光是六巨头,下面受阅的1万多名日军官兵和数千日侨都在做秀耍酷,冒着雨大唱国歌,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盯着检阅台上的两面巨幅日本国旗。
就在这一瞬间,尹奉吉扔掉烟头,图穷匕现。
平日潜藏,处寻常巷陌而不露踪迹;临阵不慌,虽泰山崩于前而不动声色;突然一击,必致敌人以死命而不罢休。
杀手,真正的杀手。
我说过,朝鲜人搞剌杀,那是有天赋的。
难道他们是两千年前跑去朝鲜半岛的荆轲后裔?
炸弹扔到眼前的时候,六巨头还在那里比谁腰板挺得更直,比谁更能淋雨呢。哪里能料到唱唱国歌却唱来了一场飞来横祸。
大家聚精会神做事的时候,千万不能开这种玩笑,来不及反应啊。
“轰”的一声巨响。六个人一个也没跑掉,
当然了,根据各人贡献不同,待遇还是有所区别的。
其中,白川最惨,据说身上一共取出了200多块弹片,这么多铁东东估计撑也能把一个人给撑死,当然得完蛋。中国有家报纸在报道时用了这样一个标题,倒是蛮对仗的:乘军舰而来,躺棺材而去。当然话中有话,但都是事实,日本人也找不出什么借口来发飚。
因为是给自己过生日才丧命的,裕仁很过意不去,下旨追封他为男爵,还做了一首打油诗以示哀悼,其中有“留取长相忆”云云。
这几个哥们不允许别人给他们打伞,一个个腰杆挺得笔直,一副砍头只当风吹帽的样子。按照庆祝会的程序,他们站起身,垂手肃立,大声唱起了日本国歌《君之代》:“吾皇盛世兮,千秋万代;砂砾成岩兮,遍生青苔;长治久安兮,国富民泰。”
这是一首文言歌,兄弟我找到了一首今译,现摘录如下:
我皇统治传千代,一直传到八千代,传到细石变岩石,传到岩石长青苔(当然了,长了青苔后还是要继续传下去的)。
也不知道是谁写的,没听过唱,就歌词而言,怎么看怎么像一首打油诗,跟那个“鸡叫一声撅一撅”的前三句水平也差不太多。
台上唱,台下当然得和。一时间军民联欢,其乐融融。
台下有个日本侨民听得激动,从肩上取下一只水壶就扔上了台。
如果是在唱堂会,这种举动很好理解,也十分平常。别说扔一水壶,扔戒指、扔支票的都有。这叫捧场。
可这里不是堂会,再说与唱国歌的庄重严肃气氛(特指日本人,我要唱这个肯定从头笑到尾)也不相符。
有些古怪。
还是日本警卫反应快,失声叫了起来——炸弹?!
猜对了。顺便祝贺你一下,都学会抢答了。
没错,这就是传说中的炸弹,水壶形状的炸弹。
此前,谁也没有注意到投弹者。因为他跟台下任何一个日本人没有什么两样:西装革履,背个“水壶”,拿个“饭盒”,在台下一动不动看着,样子要多乖有多乖。
他当然不是什么日本侨民。他是朝鲜人,名叫尹奉吉,为朝鲜流亡政府下属组织“太洛太”(相当于我们中国的武工队)骨干成员。
那个“水壶”和“饭盒”都是他随身携带的“象形炸弹”。
在此之前,尹奉吉已经多次混在人群中,对现场情况进行了侦察,并通过目测和步量的方法,选定了投弹的最佳地点。另外,他还在日本书店买到了白川的画像,在心里记住了这个人的相貌。因为他的重点剌杀对象就是白川。
事实上,尹奉吉是相当有耐性的。
早上8点,他就夹在日侨中间混进了公园。那时庆典还没开始,没有谁看出他和其他人相比有什么异样。
9点,阅兵式,白川对军队进行检阅。他还离着检阅台很远。
10时30分,庆祝会。六巨头轮流在台上演讲,尹奉吉索性像没事人一样在园内四处转悠。
11点,他一边转一边挤,看似漫不经心,最后挤到了离检阅台左角处仅10米的地方。
就是这里了。
现在,他点燃了一支香烟,等待那个最佳的时机。
11时40分,下雨,不光是六巨头,下面受阅的1万多名日军官兵和数千日侨都在做秀耍酷,冒着雨大唱国歌,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盯着检阅台上的两面巨幅日本国旗。
就在这一瞬间,尹奉吉扔掉烟头,图穷匕现。
平日潜藏,处寻常巷陌而不露踪迹;临阵不慌,虽泰山崩于前而不动声色;突然一击,必致敌人以死命而不罢休。
杀手,真正的杀手。
我说过,朝鲜人搞剌杀,那是有天赋的。
难道他们是两千年前跑去朝鲜半岛的荆轲后裔?
炸弹扔到眼前的时候,六巨头还在那里比谁腰板挺得更直,比谁更能淋雨呢。哪里能料到唱唱国歌却唱来了一场飞来横祸。
大家聚精会神做事的时候,千万不能开这种玩笑,来不及反应啊。
“轰”的一声巨响。六个人一个也没跑掉,
当然了,根据各人贡献不同,待遇还是有所区别的。
其中,白川最惨,据说身上一共取出了200多块弹片,这么多铁东东估计撑也能把一个人给撑死,当然得完蛋。中国有家报纸在报道时用了这样一个标题,倒是蛮对仗的:乘军舰而来,躺棺材而去。当然话中有话,但都是事实,日本人也找不出什么借口来发飚。
因为是给自己过生日才丧命的,裕仁很过意不去,下旨追封他为男爵,还做了一首打油诗以示哀悼,其中有“留取长相忆”云云。
白川在金泽师团阵亡官兵悼念仪式上致词,却不料自己将紧随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