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面抗日战场——我的家在松花江上(100)

(2010-10-17 13:45:33)
标签:

张景惠

黑龙江

马占山

谢珂

正面抗日战场

文化

分类: 正面抗日战场1

 

张学良做了新老板,下面的人重新排排队,分果果。

当年一道和张作霖拜过把子的张作相风光无限,做了吉林省主席,还每每在张学良不在东北时担任留守司令。

这也不去说他了,好歹人家有让位之功。让张景惠感到“气愤”的是,就连那个张大帅生前不怎么待见的万福麟,也在少帅面前无比得宠,不光坐上了黑龙江省主席的金交椅,还跟着到北平吃香的喝辣的去了。

张景惠本以为按照自己的资历和能力,怎么着也得比这个草包万福麟强,没想到最后就捡着一个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的职位。

所谓东省特别区,就是东北四省区中最小的那个区,只能管管包括哈尔滨在内的很小一块地方。

老子连中央政府的部长都干过,现在却只给了这么芝麻绿豆一个小官,也太欺负人了。

张景惠愤愤不平,一肚子不满。

只要对张学良不满,就有戏唱。日本人马上就盯上了张景惠这只有缝的鸡蛋。

按照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的意思,本来是想把黑龙江的“代表名额”交给张海鹏的,可这老小子在江桥的表现实在太差,自己不争气,只能让他继续在洮南呆着了。

在关东军占领齐齐哈尔后,黑龙江事务主要由高级参谋板垣主持。板垣来到省城后,想到能够代替张海鹏的第一人选便是哈尔滨的张景惠。

除了姓张的比较听话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马占山曾是他的部下,后面的工作比较好做。

跟张学良反目,就是为了官小,现在江省主席的乌纱帽就放在桌上等他来取,这张景惠哪有不高兴的道理。可他迟迟不去。

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马占山是什么样的人,张景惠不是不了解,那是个人见人怕的厉害角色。你现在就从他脑袋上抢江省主席这顶帽子,他能答应吗?没准宰了你的心都有。

可板垣也不是好惹的:你怕马占山,难道就不怕我们关东军?

无奈之下,张景惠只好派了两个幕僚去找马占山,要马占山“原谅则个”。

本以为小马能多少体谅一下他这个老长官不得已的“苦衷”,没想到马占山不听则已,一听之后勃然大怒,大骂着就把来人哄了出去。

这时候,从表面上来看,马占山是要与小日本干到底了,但是没有人知道这位顶着“抵抗将军”帽子的英雄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作为后人,我也不能随意猜测。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

很遗憾,马占山不是一个完美的英雄。

马占山发了火,张景惠心里就发了毛,无论板垣怎么软硬兼施,都不肯离开哈尔滨到齐齐哈尔去就职。

板垣下了决心,让张景惠给他搭桥,一定要去会会这个传说中的死对头。

马占山没有拒绝,只是提出见面地点既不能在齐齐哈尔,也不能在海伦,必须在第三方的一个秘密地点。

这次谈判结果出乎几乎所有人的意料。

板垣承诺,仍由马占山担任黑龙江省主席,日本划该省为自治区,持无领土要求、不驻军、不干涉内政三项政策,只派日本顾问协助。

条件是:必须将省内的铁路、矿山、森林权益转让给日本,并由日本负责满洲国防。

马占山——

同意了!

对此,板垣本人也大为吃惊,以马占山在江桥的态度,他原本预料谈判将会非常艰难,已经做好了无功而返的准备。

他没想到马占山如此爽快地就答应了,甚至起码的谈价还价都不需要。

早知马占山如此想法,江桥之战前这样谈一下不就好了吗,关东军何至于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

马占山,其实连我们也看不清、弄不懂你了。

只能说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不能单纯地用一个好或者坏来形容。

按照马占山事后的说法,他这次接受日本人的条件,是一次早有预谋的诈降。

但如果我们不为尊者讳,通过史料分析就可以看出来,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那段时间,驻齐齐哈尔的混成第4旅团(铃木混成旅团)一直未主动对马占山部发动进攻。

究其原因,马占山和参谋长谢珂有了一段对话。

谢珂认为,海伦占有地形之利,且抵抗力量不断壮大,日军恐蹈江桥覆辙,所以不敢贸然发动攻击。

马占山对此却另有一番解释。

他说这事与小皇帝溥仪有关系。

十多年前,马占山曾到天津叩见过溥仪。溥仪还送给他一张古画,并从此知道了他的名字。这次日军之所以不穷追猛打,就是因为溥仪以“马占山是我的人”为由向日本求了情。

这个理由很有点无厘头,溥仪几斤几两,日本人要听他的?

但是谢珂还是从“溥仪求情”中嗅出了另外一番味道,他劝马占山不要对日军存有任何妄想。

马占山却自顾自地又说出了下面这番话:

“如果我们有了力量,什么时候抗日都不晚。现在锦州不保,张学良看来是永远回不了东北了,我们也应该想想以后怎么办。”

怎么办?以谢珂的想法,就是同日本人血战到底,不还我河山,誓不罢休。

可他改变不了马占山。

无奈之下,他只能交出兵权,转投它方。

不料半途中身份暴露,遭到日军扣留。日本人在知道他曾是江桥抗战的黑龙江守军二把手后,便想利用他,就问他愿不愿意去坚持抗战的苏炳文那里说降。

愿意啊,怎么不愿意。当着日本人的面,谢珂满口同意。

到了苏炳文的地面,谢珂不仅没尽说客的义务,还鼓励苏炳文继续抗日到底,而他自己也留下来担任了后者的参谋长。

无论身处何种逆境,谢珂始终不愧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热血军人。

如果是假降,何至于连同甘共苦的参谋长都蒙在鼓里,且最终撕破脸皮,分道扬镳?

有人揣测,马占山当时可能是认为既然张学良无法再入东北,而日本人又答应不干涉江省事务,自己可以取得管治一方的权力,以后趁机再图将来。

但这是一个足以令他后悔不已的决定,一世英名差点就毁在这上面了。

 

 正面抗日战场——我的家在松花江上(100)

   马占山究竟是真降还是假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