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面抗日战场(23)

(2010-07-29 22:14:04)
标签:

抗日正面战场

东北海军

沈鸿烈

东乙号

三江口海战

东北

文化

分类: 正面抗日战场1


正面抗日战场——我的家在松花江上(23)

 

上榜和没上榜的中国海军

 

    与东北军估计的不同,苏军这次没有在东西两战场选择突破,而是在中战场的松花江开了第一枪。
    作为朱可夫的老师,加伦深谙作战之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个“一指”就是驻在松花江的东北海军(东北江防舰队)。
    因为东北舰队可直接威胁到苏方边境的哈巴罗夫斯克。这是中方可攻可守的一个重要棋子。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海军又是东北海陆军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但同时却是苏方的强项。
    如果说东北军的陆军还占有数量优势的话,海军则连这个优势也不存在。
    东北舰队对外号称拥有八艘炮舰,但实际只有三艘是原装货。
    最大的旗舰“江亨”号是日本产品,其他两个(“利捷”、“利绥”)是德国造,而且来历颇具传奇色彩,竟然还是一战时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后缴获的战利品(可以此证明中国在一战时是卖了点力气的,对协约国胜利也是有贡献的)。如果说“江亨”还算上得了台面,另外那两个兄弟就纯属于凑合型,实际火力很差,平时的主要任务也就是吓吓海盗。
    除了这三个宝贝之外,其他乱七八糟的所谓“舰”都是商船改装的水货,真打起仗来只能做做别人的活动靶子。
    很悲哀地说一句,我们民族真的很善于健忘。甲午海战打败后这么多年,海上御侮的最基本力量——海军还是没有多大起色(想想德国人,真是一个汗)。直到二次北伐时,东北海军这样的烂部队,竟然还能把北伐的海军部队打得一愣一愣的,结果继闽系海军(也就是北伐的那一支)后获得“全国第二大地方海军”荣誉称号。
     没上榜的“海军”自然也有。
     不仅有,还很让人长见识。比如说四川,虽说是个纯内陆省份,竟然也有一支“海军”编制,而且还可能拥有好几个世界之最哩。
     因为该“海军”的“军舰”只有一艘——一艘民用小轮船。
     按照传说中对“海军”的认识,创建者为这艘小轮船做了一番精心装修:焊上铁板作铁甲,装上小炮作武器。
     唯一的缺憾就是打炮时有些麻烦。由于吨位小,马力弱,打完一炮,船就要往后退一截,打完两炮退两截,三炮过后估计就要撞江岸,翻船了!
    忽视海军。这是国防上的一个不容原谅的错误,但又是当时军阀混战,国家分裂下的必然——打内战时,毕竟海军派得上用场的情况少,连空军的作用都比海军大。
    与“全国第二大地方海军”比起来,对手苏联黑龙江舰队简直就是霸王龙。该舰队最强的称为“暴风级”浅水重炮舰就有四艘,战斗力比东北海军的旗舰“江亨”号还高一个档次。
    以己之长击人所短,驻防同江城的东北海军便成了加伦要打击的首要目标。

 

东北“能将”上了加伦的当

 

    在三江口前线(同江城位于黑龙江、松花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故又名三江口),苏联黑龙江舰队紧紧地盯着对手,但并未立即发起进攻。
    受到东北军援助的白俄“还乡团”、“游击队”,不断对苏联的军事目标进行袭扰,得到报告后,指挥部的参谋们都主张尽快让海军发动攻击,以便占领东北军据守的同江城,将防守部队和“俄奸”们一网打尽。
    加伦却不为所动。
    他只是命令舰队用炮火隔岸轰击这些白俄武装,但也只是点到为止,把他们赶出苏联境内算数。
    对距离很近的东北江防舰队,他什么命令和动作都没有,似乎当它们不存在。
不是不打,而是等待,等待那个出击的最佳时机。
    三国名将陆逊面对蜀军的谩骂,坚忍数月拒不出战,结果以逸待劳,一出手就火烧对方八百里连营。
    高手与菜鸟的区别之一,就是高手往往只需要一招,就能完成菜鸟无数招还无法完成的任务。
    两个多月的冷静对峙,终于使起先紧张万分、严阵以待的江防开始出现松动。
    东北海军代总司令沈鸿烈本来也是个精明人,素有“能将”之称。但在加伦有意无意布置的迷魂阵面前,同样出现了误判断。
    他认为,白俄部队的游击战术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苏联人现在被游击战搞得头昏脑涨,在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抽不出力量对东北海军发动大规模进攻。
    基于这个判断,在黑龙江舰队仍然环伺三江口的情况下,他竟然带着江防舰队舰队长临时离开同江前线到哈尔滨开会去了。
    领导不但走了,还留下昏招:命令同江海军陆战队削减为一个大队,那个最能打的“江亨”号离队休整,德国造的破舰之一“利捷”号代为旗舰。
    布防全乱了。
    这就是加伦需要的那个时机。
    此时,整个西伯利亚已集结苏联陆海空军8万多人,后勤方面也做好充足准备,特别是解决了最重要的防寒问题,官兵都穿上了防寒服,作战时部队还配有面包车和烧水车,可对前线供应热食。
    与军事冲突同时开始的中苏政治谈判完全破裂。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加伦在地图上轻轻一点,完成致命一击。

 

水货极品东乙号

 

    民国十八年(1929年)10月12日,作为中苏之战关键战役的三江口海战揭幕,甲午海战后中外首次水上大型作战开始了。
    是役,黑龙江舰队只投入了三艘浅水重炮舰参战,在自己损失不大的前提下,仅用了一个多小时就宣布game over了。
    江防舰队中唯一发挥了一点作用,因此也特别值得说一说的,是一艘堪称水货中的水货(又称水货极品)的战船——“东乙”号。
    战前,沈鸿烈不知从哪里搞到了两门大口径海军炮,但因为已有军舰吨位不够,炮装不上去。本着勤俭节约、不能浪费每一门大炮的思想,沈司令四处打听,竟然给他找到了一艘报废的商用驳船,一量尺寸,正好合适,就把炮装了上去,并取名“东乙”号。
    装了两门大炮的“东乙”号果然威风凛凛,让人看了好生欢喜。不过这艘“军舰”什么都好,就是有一个缺陷——没有动力!
    和残疾人没两样,你不扶或拉上一把,它就一点都不能动弹。
    也不能怪人家。本来就退休了,硬被你生拉死拽拖过来,还转了行,现在又要它每天跟你跑一千米,神仙也没这本事。
    要说沈司令这“能将”之名真不是盖的。他又去找了一个在舰队中纯属凑凑份子的水货战舰“江安”号出来,免了它胡乱放炮的义务,另赋一项特殊使命:做小保姆,负责带“东乙”号玩儿。
    平时其它舰在江面上掠敌布阵。“东乙”号就作为流动水炮台,由“江安”号拖带着,悄悄地躲在江口附近的沼泽区内,担任海军版的潜伏任务。
    “东乙”号别的不行,要它一动不动倒是没问题。苏联飞机每天飞过江面侦察,愣是从来没发现过这里还藏着一小个子杀手。
    水战刚刚开始。树大招风的代旗舰“利捷”就挨了当头一棒,受伤后无法实施有效还击。随后,“利绥”号也失去了还手之力,只能匆匆撤离。剩下的小喽罗们更是乱成一团,没有半点招架之功。
    这时候,“东乙”号勇敢地站了出来——当然是被“江安”号拉出来的。

 

迷踪拳对西洋拳

 

    苏联战舰正打得起劲,猛不丁地发现身边突然冒出了一艘块头不大的敌舰,吓了一跳。仔细一看,从它后面又变戏法一样地跑出来一艘更小的,变成了两艘。更奇怪的是,两艘舰竟然还连在一起,哥哥带弟弟,颇像幼稚园里玩家家的样子。搞什么名堂!
    大家原来只注意前面那个哥哥,提防着它开炮攻击,没想到首先开炮的不是它,而是后面那个小弟弟。
    你还别看不起人。小归小,战斗机。
    猝不及防之下,好几只苏舰都遭了“东乙”的暗算,赶紧四处躲避。
    “东乙”号已经在角落里观察了一会,发现黑龙江舰队里最嚣张的就是旗舰“斯维尔德洛夫”号,马上紧盯着狠“咬”了起来。
    大块头的老毛子旗舰急了,也赶紧起身还击。
    但是大的打不到小的,小的却能轻而易举打到大的。
    “东乙”原来就不是专用的军用舰,船体又矮又小。那时带GPS功能的定向导弹还没发明,炮弹不会拐弯,重炮舰发出的炮弹就跟打苍蝇一样,找不到目标,都直直地飞到江里去了。
    相反,“斯维尔德洛夫”就比较好找了,只要不被它先打着,闭着眼睛都能对准靶子,一打一个准。
    沈司令临时弄来的那两门大口径海军炮关键时候也真争气,抓住机会朝着苏联的重炮舰一个劲地猛轰,由始至终都没出什么故障。苏联舰打不着对手,只好强装“苏坚强”,抱着脑袋硬挨。幸亏它皮坚甲厚,虽然上下左右都挨了通打,但是关键部位都还能挺住,没有致残后沉到江底里去。
    但是船上的水兵就没这么幸运了。炮弹落在甲板上,往往非死即伤,有一个炮塔的炮手差不多被炸光了,就剩了一个光杆的军士长。
    旗舰都如此狼狈,其它舰只就不得不重视这个从天而降的小个子了。于是,所有重炮舰都围过来,集中对付“东乙”。
    没想到“东乙”号泥鳅一样,这边一蹿,那边一跳,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耍的是一套正宗的中国迷踪拳,一群老毛子的西洋组合拳硬是奈何它不得。
    不过很快,“东乙”的破绽还是被团团包围的苏联军舰找到了。
    那就是“东乙”自己没有动力,得靠“江安”拖带。
    凌厉的炮火立刻集中在“江安”身上。可怜的“江安”当即被炸成两截。
    失去“江安”,“东乙”无法动弹,也就无法独存。在船体被炸坏、火炮被击毁的情况下,只好自沉。
    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的致远舰也是勉力支撑,血战到底。
    一样的英勇无畏,一样的义无反顾,一样的壮烈千秋!
    同江一战,驻防三江口的东北江防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几乎的意思是,休整的“江亨”、逃出的“利绥”总算活了下来,撤往上游的富锦。

 

正面抗日战场(23)

     参加三江口海战的苏联旗舰“斯维尔德洛夫”号

正面抗日战场(23)

东北海军旗舰“江亨”号,立功的“东乙”号则连照片都未能留下



正面抗日战场(23)
    “能将”沈鸿烈被加伦的迷魂阵摆了一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