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面抗日战场(3)

(2010-07-09 19:10:10)
标签:

国民党

正面战场

张作霖

日本

满洲

东北

文化

分类: 正面抗日战场1

正面抗日战场——我的家在松花江上(3)

 

“马车房哲学”

 

    增知府本来以为这事会很难办,没想到报告打上去,很快就批了下来。上级还称赞增知府有头脑,会办事,说这是个“化盗为良”的好办法。
    其实是因为报告上写清楚了,收编的胡子姓张名作霖,增将军早就通过自己夫人的遭遇了解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好胡子”了。好胡子,自然有吃上皇粮的福气,至于其他胡子,对不起,下不为例,咔嚓一声,落了闸,全都关外面去了。
    老张那时候只有百来号人。不过在增韫问老张有多少人马时,他脑子里转了几圈,想着人多官才能当得大,便直接跳过连排,说自己有一个营。
    好,那你就是帮办(副营长),快去召集吧。
    有了指标,老张赶紧回到黑山,来了个紧急招募,结果还真的在短时间内凑了一个营出来。
    点编后,老张的队伍正式民办转公办,成了“国家的人”。虽然驻扎的地方还是八角台,不过时来运转的一天已经到来。八角台,将注定成为老张事业起飞的发祥之地。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7月,张作霖由帮办升任管带(营长),带着一个营的人马进入新民府。
    乡下户口突然变成城里户口,要问感觉如何,只有一个字:爽!
    不过“爽”只能爽在心里面,绝不能大声喊出来。因为城里可不是那么好混的,这里虽无牛头马面,却少不了勾心斗角。
    进了城,张作霖一点也没有感到陌生,他仿佛是又回到了当年的马车房。
    新民府谁是老大,或者说,谁是马车房的老板?
    这还用说,当然是知府增韫。
    好好捉摸一下,老大究竟会重用什么样的人。银子,那是必须进贡的,从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别看知府大人满口子乎者也,整天一本正经,关上门跟你我又有何区别。
    除了需要“馈以金钱”外,会做人也很重要。
    在增老大面前,自然得低眉顺眼,做出一副服从命令听指挥的模样,就是对待围在增韫身边的那些“有身份的人”,也得小心应付,以便此辈在领导面前只说自己好话,不说坏话。
    至于做事,那更不用知府操半点心。增韫没想到的,他想到了,增韫不高兴去做的,他去做,总之,把什么坏处都给你摆平,把什么好处都留给你,还愁什么。
    增韫一点不愁,一个人做他的逍遥官去了,而新民府的军政实权,则悄悄地转移到了张作霖手里。

 

给我枪给我炮,还有钱

 

    不久之后,老张的谋略在对外领域也得到了初步演练。
    光绪三十年(1904年),日俄打了起来。打就打吧,还非得在中国的东北地面上打。清廷既不敢不让打,又不敢让这些人滚出去打,只好划个界出来:辽河以东是战区,以西是中立区,战区可以打,中立区不可以打。
    然而在自己无任何实力作基础的情况下,规定又能顶什么用,作战双方都不遵守规矩,他们高兴打到东就东,西就西。
    这下子,又乱了。
    其时老张虽说有一个营,却是保安和胡子升上来的一个营,武器好多还是土枪土炮,要想“赶走侵略者”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不过他这时候就已经悟出来了,对付这些洋鬼子还得用上当小伙计时学到的那点本事。
    他把自己的人马一分为二,一部维持当地治安,一部跟着自己在日俄两国军队中间混事。
   “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
    我给你们说啊,我是没什么原则立场的,谁厉害,谁给我好东东,我就帮谁!
    一开始,俄国鬼子来势汹汹,兵强马壮。那好,我帮你,不过得给我枪给我炮先,还有钱。
    老毛子正是用人之时,手一甩,枪啊炮啊钱啊立马就扔了过来。
    老张飞快地接在手上,然后大叫一声:冲啊!
    却是动口不动手,出工不出力,基本上还是看着俄国鬼子往前冲。
    当然了,这样也不是一点风险没有。转眼之间,战场风云突变,日本鬼子又得势了。很不幸,在俄国佬打败仗的时候,老张虽然窝在后面,却也没能跑得赢,竟然被逮住了。可是他还另有一招,那就是“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
    你们不能打死我!为什么呢?我没有血债啊。其实我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大家同文同种,我会真的帮红头发蓝眼睛的俄国老外吗?不可能的事。这样,我再帮你们打他们。条件是你要先给我枪给我炮,还有钱……
    日俄战争结束,老张的部队经过俄日轮番“武装”,既有俄国炮弹,又有日式枪械,数量也从一个营发展到了三个营,与战前已不可同日而语,而新民府地方也未受到大的损害。
    这就是标标准准的政绩啊。还犹豫什么,提拔,立即提拔。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地方要员换了一茬,盛京将军和新民府知府都另易他人,可老张却始终还是“铁打的兵”。

 

宋江打方腊

 

    新任盛京将军赵尔巽出自于汉八旗,不是增祺那样纯草包型的满族旗人。赵将军此前曾做过户部尚书,官声很好,一到任后就看出张作霖这小子有出息,遂将他升为统带(团长)。
    按照《水浒传》的固定套路,宋江被招安并加官后,那是铁定要去招呼方腊的。如今成了官军的老张概莫能外。
    群胡不除,如新民府何?
    黑山原先有三个山大王,老张自己从良了不说,剩下来的就是王兰亭和杜立山,如果不把这两座大山搬掉,所谓剿胡只是一句空话。
    能够并峙而立,本身就说明在胡子这一行,王杜二人在业务水平上并不逊色于老张,所以如果面对面的较起真来,特别是在两人联手对老张的情况下,后者还不一定能占到多少便宜。
    想来想去,老张决定按照先难后易的方针,从最厉害的杜立山着手。他采取的相应策略是先稳住王,再搞掉杜,然后腾出手来反制王。
    要想稳住王兰亭,就必须有人穿针引线,从中说合。这些胡子身边无一例外都有一“军师”跟着,没事的时候摆摆威风,有事的时候出出主意。所谓的“军师”,一般都是黑山境内的“高级知识分子”,不是前秀才,就是前举人。
    老张通过“军师”,成功地做到了至少在表面上与王“过从甚密”。
    接下来,他如法炮制,拜黑山秀才杜泮林为义父。这杜绊林虽不是“军师”,但和两座“大山”关系都很密切。由他出面给杜立山送去请帖,邀其赴宴。
    论实力,杜立山是黑山最厉害的胡子。由于仇家众多,他轻易是不出去吃饭的,可是看到邀请的人是杜泮林,想想这老头没有什么理由要害他,便一头钻到笼子里来了。
胡子出身的张作霖对待“本是同根生”也是丝毫不留情面的,酒席宴前就掏出知府的逮捕令,把人抓住并立即干掉。杜泮林始知上了老张的当,然而追悔已迟。
    杜立山一完蛋,王兰亭唇亡齿寒,走在半路上就被人给修理掉了。至于凶手是谁,谁也说不清楚。
    反正不管怎样,兵不血刃地削平黑山各山头的目的已经达成。新民府从此再无匪患。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东北改建省制,盛京改为奉天省,首任东三省总督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徐世昌。新官上任,他做了两件事,一件就是把张作霖提拨为统领(旅长)。另一件就是调张作霖移师洮南府,“进剿”内蒙抗垦军。
    在这段军旅生涯中,老张最大的对手是陶克陶。陶克陶者,亦一揭竿而起之好汉也。但老张如今身份不同,连黑山的那些昔年同道都照灭不误,更别说从没有过任何交情的草原绿林了。不过,老张这回的苦头也吃得着实不少。
    抗垦军人数很少,与清军相比,基本上是100个清兵对2个草原骑兵。然而围来“剿”去,这100个却始终抓不住那2个。原因就在于抗垦军从小就在草原上生活,马术十分精湛,素有“马背雄鹰”之称,加之他们地形熟悉,行踪飘忽,打的是游击战和运动战,令惯于“阵地战”的张作霖一上来就抓了瞎。
    史料上说,此次草原之战极其艰苦,共历4年,接仗104次,最后用四路合击的办法,才迫使陶克陶退入俄境。

 

张公抑何神也

 

    总算大功告成,此时的张作霖意识到,他必须搬家了。
    原因就在于洮南离奉天省城太远,而当时老张在军中的一个主要竞争对手吴俊升,驻扎的地方却比老张还近,一旦省城有什么风吹草动,就怕被这小子得了先手。
老张于是多次打报告,要求从洮南调走,可是上面却一直不批:草原的夜色多沉静,你还是在那里好好地干下去吧。
    真是气人,但也没办法,只得静待时机的变化。
    吴俊升在军队里的资历比张作霖还老,因为小时候被冻伤的缘故,说话不利索,人送外号“吴大舌头”。这兄弟虽然长得傻大黑粗,却也自命英雄,颇有与老张争山头的架势。
    现在就看谁的运气最好,耳朵最灵,动作最快了。
    宣统三年(1911年),南方革命党人在武昌首义,剑锋所指,各省群起响应。东北革命党准备推出的是一个重量级人物——蓝天蔚,此时任陆军第二混成协协统(师长)。
    得知消息,继任东三省总督的赵尔巽大惊失色,他意识到自己已坐在了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上。
    既然省城之兵不能指望,赵尔巽能想到的“勤王之师”只有两个,一个是张作霖,一个就是吴俊升。在他眼中,这是两个最能打仗也最可靠的人(“忠勇可恃”)。
救人如救火,快发电报吧。
    张吴二人几乎同时接到电报,如果单就直线距离论,吴俊升应该稳赢。可是他迟疑了一下。传下来的命令是:行李还没装备好(“行装未整”),今天来不及了,明天吧,明天一早就出发。
    第二天,不用上路了,因为已经有人远远跑他前面去了。
    老张在接到电报后,一分钟都没耽搁,马上点起500骑兵,打马扬鞭,往奉天飞驰而来。
    经过吴俊升的营地时,估计这傻大个还在呼呼大睡,老张就派人去他大帐里等着。等大舌头醒了,来人告诉他:“张统领”(张作霖)过境,不过“迫于严令”没敢停下来和你喝杯酒,只有到省城相见了。
    吴俊升傻了,这才知道张作霖的厉害之处,过了好久才叹息着说,你们张大人真不是凡人啊(“张公抑何神也”)。
    机会已被老张牢牢抓住。吴俊升作为曾经的对手,第一个出局,后来甘拜下风,反过来成了跟在老张后面混的小弟。


正面抗日战场(3)

身着戎装的张作霖

正面抗日战场(3)
日俄战争场景


正面抗日战场(3)
吴俊升很爱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