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沧海》  课文解析  译文  字词注解

(2010-09-25 11:55:01)
标签:

《观沧海》

课文解析

译文

字词注解

文化

分类: 7年纪语文,上,第三单元

·整体把握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诗的正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这首诗的基调是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遗著有《魏武帝集》,已佚,明人有辑本。又有今人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注释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沧:通,青绿色。

  海:渤海 

  何:多么

  澹 澹(dàn 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 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竦通,高。峙:挺立。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日月:太阳和月亮

  若:如同

星汉:银河。

幸:庆幸。

  至:极。

  幸甚至哉:真是幸运极了啊。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咏:歌吟

  咏志:即表达心志。

  志:理想

  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

  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沧海

  沧海一词,可泛指大海,因为海水苍色,一望无际,故称。如葛洪《抱朴子·穷达》:井蛙之不知苍海。苍海:即沧海,大海。

  沧海又作东海的别称。本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沧海指东海。《初学记》六解释道:按东海之别有澥(xiè),故东海共称渤海,又通谓之沧海。这里说的东海泛指我国东部海域,与今天特指浙江以东的海域东海不同。

  澹澹

  澹澹的本义是水波动的样子。本诗水何澹澹即用此义。还可以形容心神恬静的样子。如刘向《九叹·愍命》情澹澹其若渊。又可形容广漠。如杜牧《登乐游原》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澹澹:形容天空辽阔广漠。)

  萧瑟

  萧瑟,是联绵字,用作形容秋风的声音,出自宋玉《九辩》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本诗秋风萧瑟用本义。又写作萧飒

  萧瑟又可用来形容寂寞凄凉。如杜甫《咏怀古迹》之一: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灿烂

  灿烂是叠韵联绵字,光彩耀眼的意思,也可以用来形容辞藻华美。本诗星汉灿烂,灿烂,光彩耀眼。张衡《思玄赋》文章奂以灿烂兮,灿烂:辞藻华美。又写作粲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