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中的自然美
(2010-12-06 12:30:53)
标签:
黄河庐山瀑布《古朗月行》自然美《长干行》文化 |
分类: 观感 |
李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也是世界美学史上的美学大师之一。他的诗歌不仅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绚丽瑰宝,也是世界美学史上的璀璨明珠。他以清新自然、豪放飘逸、雄奇壮丽的生花妙笔,艺术的再现了了唐代社会,祖国山河,自己心灵的自然美,给后诗人以美的享受,为后世人所赞颂。
李白追求自由,热爱自然,所谓“一生好入名山游”,祖国的名山秀水,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因此他对于祖国的雄奇壮丽的和河山、名胜古迹、风物景致,无不了然于胸。足迹所至,多纪之于诗。每逢胜景佳境,触景生情,遂成惊风雨泣鬼神之诗篇。胡适在评价李白山水诗成就的时候说:“他的天才高,见解也高,真能欣赏自然美,而文笔有恣肆自由,不受骈偶体的束缚,故他的成绩往往比那一班友谊山水诗的人更好。”李白具有英风豪气,有追求单纯地高洁的心境。这些不同的性格侧面也形成了他山水诗歌意境的两大类型。
一.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中展现运动与力的自然美,在壮美的意境中抒发豪情壮思。
在他的笔下,艰险的蜀道,雄伟的泰山,奔腾的黄河,浩浩的长江,冰封的太行,长风的天山,浩瀚的洞庭,飞腾的钱塘等是如此的富有力度和动感,富有灵性和激情。他们构成的境界是那么扩大、澄明,其意韵是那么的优美、深厚、飘逸!其气势是那么的磅礴与雄伟,其形象是如此的崇高与壮美!
如:动人心魄的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世人以奇特的想象与夸张的笔调,谢谢胡庐山瀑布凌空而下的壮阔景象,形象及其鲜明生动,诗中贯注着雄奇奔放的气势。
还有诗人笔下咆哮雄浑的黄河长江: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给人以磅礴壮阔的震撼美。
浩瀚的洞庭“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全诗自然浑成,巧夺天工给人以渺远辽阔之感,。
艰险的蜀道:“蜀道难
触入云霄的天姥山“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以气势磅礴的想象和瑰奇烟迷的描绘。展现了祖国山河的巍峨雄奇之美。
李白的的山水诗还有另外一种优雅的自然美。如
二.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美的意境中变现的自我高洁的天真情怀。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诗中的美 是“天然”“天真”“清真”的自然之美。他的诗歌力求朴素自然通俗易懂,为此,他大胆运用民间语言,容纳民歌的风格很少雕饰,朴素自然,清新流丽。《长干行》《江夏行》《 妾薄命》《 子夜四时歌》 等都深得民歌风神。以《古朗月行》《静夜思》为例: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类诗都是脱口而出,很少典故,雕饰,朴实无华,纯乎天籁,已达到了“大巧自然,人力何施”的地步。
此外,李白常以明白晓畅的语言写出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的诗篇。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淡扫明湖开玉镜,但请画出是君山”这些诗用白描的语言,勾勒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画,风格俊美,自然清新。
“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是自然美的发现者,也是艺术美的创造者。他以别具艺术情思的审美力和创造力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